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文学艺术
  • 生活的美就在于从容不迫
  •  
  • 中华文化 | 巧拙 Cleverness and Clumsiness
    中华文化 | 巧拙  Cleverness and Clumsiness
    • 巧拙Cleverness and Clumsiness“巧”是灵巧、聪慧,技艺娴熟精湛;“拙”则是不巧,心思迟钝,技艺笨拙。在艺术领域中,“巧”指文辞、构思、技法等方面的巧妙,其艺术形式修饰性较强。理论家们多重视“拙”,反对刻意工巧。真正的“拙”不是粗劣低级,而是自然天成,是“巧”到极致的浑然状态,看不到斧凿痕迹。但是,“拙”应该是自然而然达成的,如果有意识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11
  •  
  • 小吃通大道
  •  
  • 中华文化 | 疏野 Unrestrained and Ingenuous Spirit
    中华文化 | 疏野  Unrestrained and Ingenuous Spirit
    • 疏野Unrestrained and Ingenuous Spirit洒脱不羁,真率自然。是唐代司空图提出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古典美学范畴。“疏野”所反映的实际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无心”状态,即任由本心本性与外物遇合,不从主观情志出发,不刻意选择外在景观与素材,不刻意运用某种手法、技巧,不精雕细刻、反复推敲。为文如为人,洒脱不羁,率真豁达,质朴自然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22
  •  
  • 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故里山东费县颜真卿塑像唐代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名列“天下三大行书”,使其名垂千古者,不仅是其卓然不群的艺术成就,更是其充溢字间的人格力量。这不是一幅普通的书法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华,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一公元755年12月,对
    • 李昕 2022-06-22
  •  
  • 中华文化 | 衔华佩实 Harmony Between Substance and Style
    中华文化 | 衔华佩实  Harmony Between Substance and Style
    • 衔华佩实Harmony Between Substance and Style既有华美的文辞,又有充实的内容。“衔”,含在口中;“佩”,佩戴在身上。“衔”“佩”在这里都是“具有”的意思。“华”,本指植物的花,喻指文辞、形式华美;“实”,本指植物果实,喻指文章内容充实。既有充实内容,又有华美形式,是一切文艺作品的理想形态,也是古今公认的写作诗文的基本原则。具体的诗文作品
    • 2022-06-17
  •  
  • 中华文化 | 妙造自然 Perfect Naturalness
    中华文化 | 妙造自然  Perfect Naturalness
    • 妙造自然Perfect Naturalness作品臻于自然天成的妙境,是由晚唐诗人司空图提出的诗学批评术语。这一观念源于道家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堪称中国文艺理论的精髓。司空图以“妙造自然”作为审美理想与追求,并将“自然”列为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之一。“妙造自然”既是诗人所创造的一种自然美的境界,也是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对自然美的自觉追求。“妙造”二字,与西方美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13
  •  
  • 中华文化 | 舒文载实 Use Fine Wording to Voice Feelings and Aspirations
    中华文化 | 舒文载实  Use Fine Wording to Voice Feelings and Aspirations
    • 舒文载实Use Fine Wording to Voice Feelings and Aspirations诗歌的意义在于抒写文辞、传达情志。“舒文载实”属于诗歌创作论。“舒文”指组织安排词句,“载实”指承载、传达作者的情感心志,二者不可偏废。这一术语所传达的意旨,实际是儒家的文质观,即诗文创作要达到“文质彬彬”的均衡状态。如果只注重“文”,过多地修饰词句,文章就会显得虚浮;如果只注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08
  •  
  • 屈原怎会自称“灵均”
    屈原怎会自称“灵均”
    • 《思美人》是一部以屈原为主人公的电视连续剧。笔者发现剧中不止一次地出现屈原自称“灵均”的情节,如第二集中屈原就说:“今日大君寿宴,集天地精华荟萃,日月恩宠加身,灵均特献诗一首。”(字幕同步显示)这是很不妥当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辞·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而字是在
    • 夏传寿 2022-06-03
  •  
  • 中华文化 | 词话 Criticism on Ci Poetry/Cihua (Story-telling with Song and Speech)
    中华文化 | 词话  Criticism on Ci Poetry/Cihua (Story-telling with Song and Speech)
    • 词话 Criticism on Ci Poetry/Cihua (Story-telling with Song and Speech)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主要含义有二:其一,指评论词人、词作、词派,记述词的本事及相关考订的著作,是中国古代诗学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词话借鉴诗话而来,滥觞于北宋,成熟于南宋。著名的词话著作有清代陈廷焯(1853—1892)的《白雨斋词话》、王国维(1877—1927)的《人间词话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22
  •  
  • 冬天你不要砍树
  •  
  • 中华文化 | 文不灭质,博不溺心
    中华文化 | 文不灭质,博不溺心
    • 文不灭质,博不溺心Graceful Wording Should Not Conceal Content, and Intricate Rhetoric Should Not Drown Out the Author's Feelings and Thoughts华美的文饰不掩盖文章的内容实质,繁富的辞藻不淹没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一术语属于创作论,出自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针对魏晋以来有的文人为了写作而造作情理,不得不依靠各种文饰来掩饰内容的空虚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08
  •  
  • 中华文化:上善若水 Great Virtue Is Like Water
    中华文化:上善若水  Great Virtue Is Like Water
    • 上善若水Great Virtue Is Like Water最完美的善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出自《老子》,老子以水的这种柔弱之性比喻至善的执政者应有的品德。执政者面对百姓,应如水之于万物,辅助、成就百姓而不与百姓相争。后多指为人处世时能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却从不争名逐利,或者具有坚忍负重、谦卑居下的品格。The greatest virtue is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08
  •  
  • 中华文化 | 歌 Song
    中华文化 | 歌 Song
    • 歌Song一种篇幅短小、可以吟唱的韵文作品,是集文学、音乐甚至是舞蹈于一体的可以歌唱的文学艺术创作形式。在中国古代,歌与诗的区别是:“歌”能入乐歌唱,“诗”通常不入乐歌唱。广义的歌包括了童谣、民谣;狭义的歌与谣有所区别:有固定曲调和音乐伴奏的是歌,没有固定曲调的清唱为谣。歌大多为民间创作的民歌,如北朝民歌《敕勒歌》等;也有小部分是由文士等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5-07
  •  
  • 中华文化 | 曲 Qu (Melody)
    中华文化 | 曲  Qu (Melody)
    • 曲Qu (Melody)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文学体式,一般指宋金以来的北曲(音乐多用北方曲调,演唱和念白用北方音)和南曲(音乐多用南方曲调,演唱和念白用南方音)。因鼎盛于元代,故又称为元曲。曲与词的体制相近,但句法比词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接近口语。曲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进入杂剧、传奇的唱词,属于戏曲(也称剧曲);另一种是散曲,和诗词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4-30
  •  
  • 中华文化 | 寄托 Entrusting
    中华文化 | 寄托  Entrusting
    • 寄托Entrusting指诗歌作品通过形象化而寄予作者的主观认识或感受,并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寄”是寄予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个人情志,“托”是托物寓兴。是清代常州词派提出的一个文学术语。张惠言主张词要继承《诗经》的比兴、讽喻传统。周济进而认为,初学写词应力求有寄托,以提升作品意蕴、激发读者的思考和艺术想象;待入门后,则不能拘于寄托,而要言意浑融,无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4-27
  •  
  • 中华文化 | 气骨 Qigu (Emotional Vitality and Forcefulness)
    中华文化 | 气骨  Qigu (Emotional Vitality and Forcefulness)
    • 气骨Qigu (Emotional Vitality and Forcefulness)指作品的气势与骨力。多形容文学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刚健劲拔的精神气度和力度美。“气骨”这一术语出现于南朝,与当时的人物品评风气相呼应,用来形容诗文、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作品中劲健的精神气度和内在骨力,与“风骨”含义接近,而与“风姿”(作品外在的风貌姿态)相对。This term refers to the emotiona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4-24
  •  
  • 延时摄影!花与春天撞了个满怀
    延时摄影!花与春天撞了个满怀
    • 延时摄影!花与春天撞了个满怀央视新闻责任编辑:杨慧
    • 2022-04-19
  •  
  • 中华文化 | 飘逸 Natural Grace
    中华文化 | 飘逸  Natural Grace
    • 飘逸Natural Grace图片来源:学习强国指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逍遥自适、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作为一个诗学术语,它也集中体现了诗人思想独立、天性自由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及“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自由遨游于无限时空的意境,是诗歌意境、诗人与诗中人物融为一体而呈现出的艺术风格。往往与“沉郁”的诗歌风格相对应。Natural grace, a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4-18
  •  
  • 中华文化 | 诗史 Historical Poetry
    中华文化 | 诗史  Historical Poetry
    • 诗史Historical Poetry指诗歌的内容能够真实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具有“史”的价值。《诗经》有些诗篇反映当时历史,孔子据此提出《诗经》“可以观”,即包含了对《诗经》以诗征史的肯定,汉代学者很看重诗歌承载历史的功能。后来的诗论家大都强调优秀诗歌须将审美与反映现实结合起来,从而彰显诗歌的审美与认识、教育功能的统一。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4-13
  •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2条/5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