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人文历史
  • 中华文化 | 见微知著 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
    中华文化 | 见微知著  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
    • 见微知著Learning About What Is Forthcoming by Observing Tiny Clues发现细微苗头,就能知道事物的演变趋势或整体状态。“微”即隐微、不明,指事物尚处于不易被察觉的潜在状态;“著”即显著、明显,指事物的本质已经充分显现或事物的发展已处于充分展开的状态。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隐而显、由小变大的过程,还可能引发其他连锁反应。做任何事情,都要深刻认识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9-27
  •  
  • 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来面目
  •  
  •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民主”与民本
  •  
  • 中华文化 | 和而不同 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
    中华文化 | 和而不同  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
    • 和而不同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在尊重事物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共存。“同”与“和”是对待、安顿社会群体的两种态度。“同”指对事物差异性的抹杀,“和”则意味着对事物差异性的保存与尊重。不同的事物彼此间相互辅助、补充,才能组成一个充满生机、富于创造性的和谐整体。The term means achieving overall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n
    • 2023-09-26
  •  
  • 中华文化 | 无一字无来历 No Word Is Without a Source
    中华文化 | 无一字无来历 No Word Is Without a Source
    • 无一字无来历No Word Is Without a Source作品中凡是独创性的表达都能在前人作品中追溯到源头。黄庭坚(1045—1105)此语揭示了文学的继承性或者说“文本间性”, 指出文学上的独创要以广泛阅读前人的作品为基础,同时要“点铁成金”, 善于化用前人作品中的字句或意旨。创作上的继承或源流关系一般体现为作品中的用典和对前人词句、意象等的化用,但又不能片面追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9-20
  •  
  • 远人尽有如归乐,此是唐家全盛时
    远人尽有如归乐,此是唐家全盛时
    • “景媚莺初啭,春残日更长。命筵多济济,盛乐复锵锵。”唐代诗人宋若宪的《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描绘了唐代“五服远朝王”的盛大景象。唐代的都城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这时的长安,胡人大量入居,胡风盛行。那么,唐都长安为什么居住着这么多胡人?他们对当时长安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唐代有多少胡人居住在长安城?唐代
    • 韩香 2023-09-19
  •  
  • 中华文化 | 四声八病 Four Tones and Eight Rhythmical Errors
    中华文化 | 四声八病 Four Tones and Eight Rhythmical Errors
    • 四声八病Four Tones and Eight Rhythmical Errors指平、上、去、入四声和八种声律弊病。自觉运用四声原理并避免八种声律弊病,是齐梁时期的文人从声律学角度提出的诗歌创作规范。上古时期的汉语声调,学界争议较大。至南朝齐梁时,周颙(yónɡ)、沈约(441—513)等人最先确定了汉语的四声,用平、上、去、入表示四种声调。沈约还提出用五音配合四声。此后文人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9-09
  •  
  • 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寒风乍起,如刺入骨。偌大的庭院空旷而寂寥,堂前门户洞开,侍者早已不见人影,高大的槐树和纷繁的枣树裸露着光秃秃的枝干。他大步迈出宫门,忧愤而去,踽踽独行。这是个忧天忧地、忧古忧今、忧国忧民的老人。他身材高大,低矮的门楣刮开了他的发髻,花白的头发一下子散落下来,覆盖住他饱满的额头。他的剑眉上挑,宽宽的脸庞带着傲慢;他的神情威严,却有一丝丝
    • 李舫 2023-09-09
  •  
  • 中华文化 | 无形 Incorporeal
    中华文化 | 无形 Incorporeal
    • 无形Incorporeal没有形体,与“有形”相对。“无形”意味着不具有形体所包含的大小、长短、轻重等属性,也没有形体所标示的界限。“无形”之物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气”,虽不可目见其形体,但可以被感受到;如“道”,则无法用感官感知,因而也无法用具体的名称来加以指示。古人一般认为,“无形”者构成了“有形”之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本体或本原。As oppo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9-08
  •  
  • 中华文化 | 十二平均律 The 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
    中华文化 | 十二平均律 The 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
    • 十二平均律The 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一种音乐定律方法,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个音程相等的半音,任意相邻的两个半音的音程值均为2的12次方根。由明代音乐家朱载堉(1536—1611)最早提出。朱载堉是世界上最先确定十二平均律的学者,他不仅推动中国律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也在人类乐律史上树立了里程碑。早在周朝,古人就发现了十二律,但是历代学者用等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9-05
  •  
  • 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
    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
    • 盛夏清晨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王正 摄(影像中国)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每到盛夏,草原都会成为大家出行游玩的优选地。大草原广袤无垠,草长得茂盛,树却很少。这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为何大草原上树这么少?是因为野草的竞争排斥还是大自然的环境压力限制?首先,降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水源之一。树木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然
    • 马红媛 2023-09-05
  •  
  • 中华文化 | 有为 Action
    中华文化 | 有为 Action
    • 有为Action有所作为。道家将统治者的为政方式区分为“有为”和“无为”两种。所谓“有为”,是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或世界,不尊重或不顺应万物的本性。“有为”会造成对万物的自然状态的破坏,进而导致秩序的崩坏。因此,道家主张以“无为”来克服“有为”的弊端。而儒家等学派则在积极的意义上,肯定统治者的“有为”。此外,“有为”也泛指个人通过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31
  •  
  • 中华文化 | 师克在和 To Be Victorious, an Army Must Be United
    中华文化 | 师克在和 To Be Victorious, an Army Must Be United
    • 师克在和To Be Victorious, an Army Must Be United军队克敌制胜,关键在于人和。“师”即军队;“克”即克敌制胜;“和”指人和,即上下同心, 团结一致,相互协同——首先是指参战部队内部的协同,也指参战部队和非参战部队等全军的协同乃至各方面力量的协同。其基本原理与“上下同欲者胜”和“欲谋胜敌,先谋人和”相通。今之所谓“团结起来力量大”,亦是此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29
  •  
  • 中华文化 | 有待 Having Something to Depend on
    中华文化 | 有待 Having Something to Depend on
    • 有待Having Something to Depend on有所依赖,与“无待”相对。“有待”的观念出自《庄子》。庄子(前369?—前286)认为,人和事物的存在无法脱离其所处的境遇,因而总会受到各种外在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也即是“有待”的。“有待”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依存关系。只有人的心灵能够超越其所处的现实境遇,不为外物所束缚、牵累,才可达到一种自由、无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28
  •  
  • 中华文化 | 学于众人,斯为圣人 Learning from Others Enables One to Become a Sage
    中华文化 | 学于众人,斯为圣人 Learning from Others Enables One to Become a Sage
    • 学于众人,斯为圣人Learning from Others Enables One to Become a Sage跟众人学习,就可以成为圣人。这是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1738—1801) 提出的求道成圣的方法。“圣人”是古人推崇的最高人格。圣人基于对天道、人心的把握,可以制定、规范人伦生活的秩序与法则,其所言所行成为人伦世界的至高典范。而圣人并非孤立于众人而存在的,而是从众人那里广收博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26
  •  
  • 中华文化 | 万物之理 Universal Principle
    中华文化 | 万物之理 Universal Principle
    • 万物之理Universal Principle各种事物的理。古人认为,不同的事物之中包含着各自的“理”。“万物之理”可以指事物或人的属性,也可以指事物运行或人的言行所遵循的规则。有些人会强调“万物之理”的差异性,万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理”,“理”构成了事物间的区别;有些人则主张,万物所具之“理”虽然不同,但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万物只有一个“理”。This term r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22
  •  
  • 咬文嚼字 |“皮草”“皮毛”及“草皮”
  •  
  • 中华文化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The Rules of King Wen and King Wu Are Like Slack and Taut Bowstrings
    中华文化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The Rules of King Wen and King Wu Are Like Slack and Taut Bowstrings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The Rules of King Wen and King Wu Are Like Slack and Taut Bowstrings周文王、周武王(?—前1043)治理国家像使用弓弩一样有紧有松,宽严结合。“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道”指治国方法;“张”本指拉紧弓弦,比喻严及紧张;“弛”指放松弓弦,比喻宽及放松。以孔子(前551—前479)为代表的儒家主张治国应以德礼教化为主,武力刑罚为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20
  •  
  • 中华文化 | 元气 Yuanqi / Fundamental Qi (Vital Force)
    中华文化 | 元气  Yuanqi / Fundamental Qi (Vital Force)
    • 元气Yuanqi/ FundamentalQi(Vital Force)原始状态的气。“元”意为初始、端始,“元气”就是指处于原始状态的“气”。“元气”没有具体的形状,同时也没有分化出阴阳的属性。“元气”在天地万物之先而存在。“元气”经由一定的变化而分判为阴阳之气或天地之气,进而生成天地万物。有些古人认为“元气”就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也有人认为“元气”来自更根本的虚无。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19
  •  
  • 中华文化 | 燕乐 Banquet Music
    中华文化 | 燕乐 Banquet Music
    • 燕乐Banquet Music原指天子及诸侯举行祭祀、宴享活动时所用的音乐,隋唐以后专指供宫廷宴享、娱乐用的各种俗乐。燕,通“宴”。“燕乐”最早见于《周礼》,它一般采自民间及周边少数民族的音乐,其特点是有歌有舞。可以说,杂用外族乐舞是“燕乐”起始就有的特色。隋唐时期,随着外来音乐大量传入中国,在汉族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音乐,形成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3-08-18
  •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16   17   下一页»   共331条/17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