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态环保 » 正文

我国近十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

发布日期:2022-07-01  来源:i自然  作者:宋梅  浏览次数:228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我国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逐步建立起我国北方风沙线上的绿色生态屏障,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0多年完成营造林面积902.9万公顷,三北防护林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近年来,我国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逐步建立起我国北方风沙线上的绿色生态屏障,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0多年完成营造林面积902.9万公顷,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40多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014万公顷。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三大沙地和库布其沙漠周边等重点治理区,已由昔日“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十年来,全国建立了41个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128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开展了荒漠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建立了26个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和13个沙尘暴地面监测站,初步形成了荒漠定位观测体系和防沙治沙标准化体系。开展了第五次、第六次荒漠化沙化和第三次、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监测,首次开展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年度变更调查,通过摸清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土地状况及动态变化情况,及时指导治理工作科学开展。近五年沙尘天气明显减轻,较“十一五”期间减少31%。

多年来,我国不断强化防沙治沙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相继出台《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家沙漠公园管理办法》等。创新实用治沙技术和综合治理模式,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义务,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建立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中国经验。

在严格保护和治理的基础上,我国积极推动沙产业发展,利用沙区光热、物种、土地等资源充足优势,适度发展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推动沙区群众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据统计,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

下一步,我国防沙治沙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建立健全荒漠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编制出台《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与重点省区签订“十四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压实地方政府防沙治沙责任;适度发展沙产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到2025年,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到3000万亩,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亿亩,新增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950万亩。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责任编辑:杨嘉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