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科技兴农 » 正文

“养猪院士”印遇龙:用科技帮助农民“养好猪、好养猪”

发布日期:2022-07-25  来源:智慧长沙  浏览次数:512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湖南是农业大省、鱼米之乡,汇聚了一批农业科学领域的院士,他们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从水稻、鱼类、茶叶、生猪、油菜等多个领域潜心研究,破解着“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一时代之问,为农民稳定增收插上“科技的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湖南是农业大省、鱼米之乡,汇聚了一批农业科学领域的院士,他们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从水稻、鱼类、茶叶、生猪、油菜等多个领域潜心研究,破解着“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一时代之问,为农民稳定增收插上“科技的翅膀”。

长沙广电新闻中心推出特别节目《院士来了》,走近两院院士,聆听他们的家国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畜牧学科带头人印遇龙,看看他是如何花费四十载心血扎根农村,通过科技帮助农民养好猪、好养猪的。

(视频)


创新 生猪吃上了中草药饲料

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的第一大国,而湖南作为养猪大省,2021年生猪出栏量和年末生猪存栏量都达到近5年最高水平,去年全省生猪出栏6121.8万头,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二位。这其中除了集约规模化养殖外,农村家庭养殖也有着不小的贡献。

但养猪是一门大学问,如何通过科技让农民朋友“养好猪、好养猪”,是“养猪院士”印遇龙四十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梦想。他带领团队采用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让优质生猪生长更快,并保持原有的风味和品质。同时,他不断改进生猪养殖方法,帮助更多的农民靠养猪发家致富。

长沙县开慧镇的费泽良,使用了印院士团队的养殖技术,眼下生猪到了该出栏的时候,印院士放心不下,他得上门去看一下。

费泽良有一个家庭养猪场,30多头生猪即将出栏。印院士向记者介绍,“你看,这些猪毛色很正常,皮红毛亮,体型也很好,一点伤疤都没有,很健康,而且瘦肉率非常高。”

印遇龙院士(右)和长沙县开慧镇养猪大户费泽良在养猪场交谈。

在印院士看来,作为曾家坊村唯一还在养猪的家庭,费泽良家的养殖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猪养殖的前景。费泽良告诉记者,像他们这些年纪的农村人外出打工也不适应了,还不如在家里喂点猪更适合自己。

印院士也曾多次向政府部门建议,在乡村振兴当中,一定要鼓励农民养猪,散户养猪,发展家庭养殖业。

发展农村家庭养猪是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长沙县开慧镇曾经是一个生猪养殖大镇,不少农户以家庭养猪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不过,养猪最大的风险就是生猪疾病。费泽良介绍,在3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可怕的猪传染病中,他们家100多头猪全部死掉了,直接经济损失将近20多万元,相当于从年头到年尾白忙活一场。

长沙县开慧镇家庭生猪养殖场。

这种猪传染病特别严重,生猪一旦感染发病,死亡率接近100%。记者了解到,在这次疾病的肆虐下,曾家坊村所有生猪全部清栏,养殖户损失惨重。在当时,生物安全管理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像费泽良这样的家庭养殖场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与外界完全隔离。对传染病的恐惧,导致村里一度无人再敢养猪,直到去年,印遇龙院士团队的一项研究才给村里的生猪养殖产业重新带来曙光。

印院士团队的这项研究,就是将中草药提取物发酵之后应用于饲料中预防传染病。费泽良的家庭养殖场就是其中一个测试点。

费泽良坦言,印院士团队开始找他做试验的时候确实有点不敢相信,后来在印院士的亲自指导下,慢慢走上了正轨。他家的这批猪从来没有打过疫苗,从进栏以来,这些猪一直就非常健康。

印院士认为,在抗生素出现之前,我国医者都是使用中草药来预防和治疗人畜疾病,同时可以增强动物的免疫力。

在费泽良的养猪场,看到还在保育期的生猪每头都活力十足,印院士很是高兴。他告诉记者,看得出这些猪都喜欢吃中草药饲料,长得很有活力,那么这项技术就是值得推广的,而且因为没有用任何抗生素,这些猪的肉质口感也相当好。

印遇龙院士(右)和团队科研人员在养猪场开心地抱起一头小猪合影。

那么,用中草药发酵技术养殖的生猪肉质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这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来判定。

为了让大家对猪肉的品质有一个更加直观了解,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贺长青副教授特意拿来了肉质对比色卡进行对比。通过测试,这批生猪肉的肉色是3.5分,大理石纹是3.5分,代表这批肉的品质很好,口感也好。相比之下,别的猪肉肥膘更多一些,大理石纹没这么多,肉色没这么鲜艳。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贺长青副教授(右一)拿来肉质对比色卡进行对比。

事实证明,中药材提取物不仅提高了猪的免疫力,同时还改善了猪肉品质,提高了瘦肉率,基本实现了让农户“养好猪、好养猪”的目标。

“自从印院士来试点以后,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我们喂猪就有干劲了,就有奔头了”,初尝甜头的费泽良乐呵呵地说,如今,他正准备将生猪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头左右。

为了能让更多的研究成果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印院士专家团队与开慧镇“牵手”,建立了印遇龙院士科技小院,改造原有落后养猪场,以污水源头治理的养殖设计理念为突破口,结合自主研发成功的高效层流式粪污发酵系统,建立养殖零污染的循环农业。

印遇龙院士科技小院。

印院士认为,在猪传染病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这几年国内散户养猪越来越少了,这种情况令人担忧。因为乡村振兴、农民要创收,养猪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果农民不养猪了,还要自己花钱去买肉,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因此,印院士表示,接下来他和团队将更加积极地推广中草药饲喂技术,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在山区经济条件不好的地方进行技术推广,使农民朋友们真正发家致富。

印遇龙院士(左)在《院士来了》访谈节目录制中。

使命 生猪种业要有“中国芯”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也可以说是人类驯化猪、吃猪肉的历史。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先秦时代,我国出现“六畜”之说,猪名列六畜之首。汉字“家”字的基本取义,即房子底下有猪(豕),才叫家。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逐步解决了猪肉短缺问题,实现了猪肉供应充足、健康味美,生猪出栏量从1950年的6000万头发展到现在的近7亿头,占居民肉类消费的60%以上。

在农民朋友“养好猪、好养猪”、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猪肉”的同时,我国生猪种质资源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洋猪来华的大潮,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人民富裕了,吃肉的多了,逐渐供不应求。但是我国土猪实在是长得太慢,而且经济效益低,一头土猪出栏,要长到 200斤左右,需要 8~10个月,而洋猪只要一半的时间就可以出栏,而且个头大,瘦肉多。我国有86个地方猪品种,占世界猪品种总数的34%。但是我国规模化养殖的生猪大部分是进口瘦肉型猪,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洋猪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以来,进口瘦肉型猪种已占据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本土猪的市场地位被挤占,生存堪忧,部分品种甚至濒临或已经灭绝。

在印遇龙院士看来,我国本土猪种质资源保护和进一步选育是当代人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猪种保存下来并充分利用,这是历史使命。”

与大自然亲近的宁乡花猪。

宁乡花猪与浙江金华猪、四川荣昌猪、江苏太湖猪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猪”。宁乡花猪被当地人称为“熊猫猪”。

为了加大宁乡花猪种质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宁乡市请来印遇龙院士团队以及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力量,进行宁乡花猪“产学研”合作,立项开展了“宁乡猪基因组血缘关系鉴定”、“生长育肥阶段的营养需求研究”等课题,达到从基因组水平动态监控宁乡猪种群,分清宁乡猪的群体血缘数量,建立宁乡猪生长育肥阶段的营养需求配方并制定宁乡猪配方标准,力争把宁乡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猪种业创新高地。

印遇龙院士(右)和团队成员在试验室工作。

印院士介绍,目前,我国生猪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完成了从“引进吸收、改良提升”向“自主选育、创新追赶”的转变,步入了自主创新的新时期。如何培育出更多我国自己的猪肉品种,是印遇龙团队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印院士告诉记者,过去,我国对种业尤其是地方种业的研发做得还不够,只关注保种把它保下来,却忽视了对本地品种的改良。他认为,我国本土的地方猪品种,需要通过挖掘关键的遗传信息,从而实现品质的提升。比如说,要提高它的瘦肉率和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等,虽然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是通过十年、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一定能够培育出自己的优良猪品种。

“养猪是门大学问,也是让农村留住人才的好产业。”印院士意味深长地说。

责任编辑:李芳菂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