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会议会展 » 会展资讯 » 正文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电子政务(数字抗疫)分论坛圆桌对话

发布日期:2022-08-09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浏览次数:377
核心提示:近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峰会电子政务(数字抗疫)分论坛在福建福州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主办,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政府、知名企业、行业专家等各界代表共200余位嘉宾参会。本次论坛的圆桌交流

近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峰会电子政务(数字抗疫)分论坛在福建福州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主办,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政府、知名企业、行业专家等各界代表共200余位嘉宾参会。

本次论坛的圆桌交流环节,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董学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锋,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学家、二级巡视员林立丰,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党委委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魏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电子政务实验室主任孟庆国,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肖益等嘉宾,围绕“数字技术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分享电子政务、数字抗疫做法经验,探讨数字化改革赋能国家治理创新,助力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圆桌对话由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主持。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电子政务(数字抗疫)分论坛圆桌对话

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运用数字技术抗击疫情,为推动复工复产、促进人员流动、增进知识传播进行了积极探索。

数字技术+场景 助力一“码”多应用

北京健康宝作为北京市科技防疫工作的工具之一,其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等服务,依托卫健、疾控、社区等疫情防控各参与部门的多源数据,紧密结合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为北京市疫情防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保障,统筹考虑了科学精准防疫和便利百姓使用之间的平衡。遵循“安全、可靠、管用、便利”原则,做到“可信、可靠、可控”。自2020年3月1日上线,截至会议当天已稳定运行875天,累计为1.2亿人完成231亿次健康状态查询服务。

潘锋表示,疫情期间催生的健康码,已然成为多部门协作、服务群众的典范应用,健康宝“可信、可靠、可控”的建设和服务理念,也将为后疫情时代持续提升政府管理、决策、服务能力提供新标杆。

据董学耕介绍,海南是全国较早上线全省统一健康码的省份。截至目前,海南省健康码用户已超3700万,远远超过海南省的常住人口。“在全国健康码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功能趋同的大背景下,海南健康码着力将数字化手段同场景结合,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场景应用。”

海南运用数字技术打造了面向政务服务的“海易办”平台、面向政府内部协作的“海政通”平台,基于稳经济大盘的重点工作任务,在这两大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了服务企业纾困、惠企政策落地的“海易兑”服务系统,将“海易兑”“促销费”同健康码融合应用,如通过基于地点码扫码结果页发放惠民消费券、离岛免税优惠券、推送惠企政策信息等,实现惠民、惠企信息精准、高效推送,变被动落实地点码扫码为主动扫码可领惠民消费券,助力营造全民抗疫的良好社会氛围,也助力海南特色产业纾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肖益表示,作为中国电科网信事业的主要力量,太极在疫情初发的时候就积极参与到数字抗疫的战斗里,北京健康宝、海南健康码是服务于地方的两个很重要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太极有两个经验总结,一是数字抗疫或者以后数字政府建设,既要做大后台,还要做强前台,要实现物理现实与数字世界的交互,同时实现数字化体系能力对前端基层的赋能和支撑;二是数字政府包括防疫抗疫不单纯是建设或运维,而是真正走到运营的概念,要基于人民需要、防疫需要、场景需要,不断进行产品更新迭代,努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

对太极而言,“码”不仅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通信、云计算等多种技术综合运用的一次实战练兵,更是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治理模式的有效探索。未来基于“码”的创新与应用推广将会越来越多。比如,政务办事、健康、民生、交通、旅游等领域都将有用武之地。健康码是应“疫”而生,但进入后疫情时代,作为一种可广泛推广的数字技术,“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将体现出更活跃的生命力。

互联网+媒体 催生社会治理新效能

在社会各界广泛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的同时,作为中宣部主管主办的互联网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结合互联网新技术,积极拓展完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治理工作紧密相连的功能,努力把平台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

首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服务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截至目前,“学习强国”注册用户数超过2.8亿人,日阅读量9亿以上。疫情发生后,在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下,平台通过线上招募,两天内在湖北武汉征集了5万多名志愿者,一周内搭建了1600余个志愿者组织架构。前不久,根据中央有关部门要求,“为二十大建言献策”向全社会在线征求意见建议,共征集到留言780多万条,对畅通民意表达、促进下情上达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融合优势,服务广大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截至目前,共有5000多家合作单位为平台提供内容支持。疫情期间,聚合优质内容推出“在家上课”“在家看电影”“在家云旅游”等9个“在家系列”专题板块,并联合互联网诊疗头部平台,开发“强国医生”小程序应用,提供线上问诊和心理疏导,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优质诊疗健康服务。

同时,“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挥技术优势、创新优势,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有序复工复产,助力经济复苏。“学习强国”自行开发的“强国通”会议和云直播系统,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疫情期间开展学习、谋划工作、交流经验、党建活动提供专业安全的支持保障;积极运用互联网商城思维和技术手段,建成可实现用户积分点点通兑换、商家产品销售、激励用户持续学习的内嵌服务平台。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更新开辟了助农、旅游、文创等业务板块,为50多家助农企业搭建供销渠道,也为文旅产业复苏贡献一份强国力量。

数字经济+后疫情 统筹平衡提供发展强引擎

后疫情时代,数字信息技术将继续为防控疫情、保障经济社会各方面有效运转提供强大引擎。统筹平衡技术防控和社会经济流动循环的关系;统筹平衡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关系;统筹平衡充分发挥数据信息优势和保障安全规范使用数据信息的关系等,显得尤为重要。

广东省人口数量多,人员流动频繁,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必然趋势和需求,该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智慧化多点触发疾病防控预警系统,通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对防控策略和对策的防控效果进行预测模拟。如综合疾病的流行态势,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进行数据监测、风险提示、及时管理、尽早处置。

“公共卫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优化提升整个系统的建设,特别是从扩面、提质还有安全三个角度,是我们要去进一步优化的。”林立丰说道。比如,面对未来风险挑战时是否能够在早期识别和处置;面对社会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是否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做到智能化、精准化,提供稳定保障。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教育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60%是与健康行为有关的。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对我们人的健康,包括饮食、健身一系列的行为予以记录和上传,通过提升公共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对于整个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作为北京和海南健康码的重要技术服务提供商,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在确保健康码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了“码”的创新。当前,在海南创新推出“反向码”“地点码”“消费码”,成为防止疫情扩散,恢复经济社会运转秩序的有效手段。在北京,打通健康码与市内公共交通壁垒,在实现上车进站刷卡即查码,降低传统方式查码的人力成本的同时,助力精准防疫、便捷出行。这些创新对出行、医疗、教育、办事等其他方面的多码合一应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助力当前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经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学习强国”作为主流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平台技术研发、安全保障能力,开发了包括覆盖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田间地头的“乡村大喇叭”,面向县市级城市的“强国电单车”,服务基层学习的“强国学习机”、机顶盒以及航空版、汽车版等多种终端产品,推动平台关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报道第一时间全领域触达,特别是对于数字化信息化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敏感度、认知度较低的人群创造个性化、定制化、充分可适配的学习工具和场景。

“数字技术在关键时刻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数字技术的价值。”孟庆国深有体会地说。

数字技术空前提高了人类汇集、分析、传播信息的能力,既可为认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指引,也可为施策、组织协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辅助。这是数字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根本原因,也是其未来长期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底气所在。

最新的经济数据已经表明,我国经济在疫情影响下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数字经济的创新性、活力性和可持续性强,必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引擎。

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前沿,数字技术的产业化会极大地促进关键数字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全面应用,促进国家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治理能力提升,为我国在新一轮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新的经济优势。

最后,郑磊对论坛嘉宾的发言进行简要总结。通过此次圆桌对话中嘉宾们的分享,我们能看到数字抗疫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全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短板、积累的能力、提升的素养、养成的习惯会对未来的数字化发展,包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产业的升级发展、政府治理的转型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带来新的机会。

责任编辑:胡惠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