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江苏宜兴金兰村:合作农场,走出强村富民“金兰之路”

发布日期:2022-08-11  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浏览次数:373
核心提示:天上,无人机正在喷洒肥料;地上,插秧机将一株株秧苗稳稳地送入水田;泵站旁,金兰村党总支书记蒋仲良正在检查放水情况;田垄边,“新农人”樊骏正在遥控无人机;合作社内,“原住民”吴志强忙着把刚运来的化肥卸货分装……正是“三夏”大忙时节,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村干部、“新农人”、村民们都在田间忙碌着。金兰村在无锡市率先成立村办合

天上,无人机正在喷洒肥料;地上,插秧机将一株株秧苗稳稳地送入水田;泵站旁,金兰村党总支书记蒋仲良正在检查放水情况;田垄边,“新农人”樊骏正在遥控无人机;合作社内,“原住民”吴志强忙着把刚运来的化肥卸货分装……

正是“三夏”大忙时节,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村干部、“新农人”、村民们都在田间忙碌着。金兰村在无锡市率先成立村办合作农场,400余户农户自愿以2800余亩土地入股,由村级合作社统一经营,占全村承包地面积的99%。

“新农人”:从稻麦不分到如数家珍

去年9月,金兰村合作农场新购置了一台无人插秧机和一台无人收割机。作为村办农场里唯一的90后“新农人”,樊骏率先学会了使用。

“6月1日,我们的农场迎来丰收。无人驾驶收割机在麦田中缓缓行驶,运粮车在田边等待装粮,成熟的小麦转眼进入卡车贮藏箱。”樊骏说,一系列的自动作业,以及遥控器屏幕上实时传送的各项数据,让前来围观的村民大开眼界。

从以前的稻麦不分,到现在对种植各环节、不同作业方式如数家珍,樊骏说,他的榜样就是村书记蒋仲良。“蒋书记今年60岁了,还带头泡在田里,我作为年轻人更要多干些,苦点累点也没什么。”

“我们村现有各种无人农机12台套、智能化管理平台机械30套,智能农机占农机总量66%。”樊骏说,智能农机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油料、肥料等投入成本近5%、人工成本近50%。“夏收期间往往一工难求,而通过无人驾驶收割机可节省两名熟练机手,每天可减少机手成本近千元。”

“要想发展现代农业,肯定离不开懂技术的年轻人,现在村里种地的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希望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来振兴乡村。”樊骏说,另外,期待能有更多针对“新农人”的培训,培养稳定的本土农村人才,为年轻人从事“三农”工作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村干部:围绕“农”字谋发展同奔富

调研组到访这天,蒋仲良和往常一样,不到5点就开始忙了:连续多日晴热天气,担心田里的水不够,他要先到电灌站开水泵水闸;6点10分,他已出现在合作社安排一天的工作,并和大家一起分装化肥厂刚刚运来的20吨化肥;随后,他来到田边,一边查看泵站运行情况,一边查看秧苗长势。

站在田边,他向记者讲起村办农场的发展。

“金兰村是农业村,要增加村民收入,必须提高农业经营效益。”2009年起,蒋仲良带领金兰村有序开展土地流转,并在无锡市率先成立村办合作农场。为解决合作农场的规模化种植和社会化服务问题,金兰村专门成立金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共1000多万元,统一购置收割机、插秧机、施肥机等50多台农机,投建烘房、粮食仓库等公共设施,为合作农场和周边地区提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

专业的机械和人员队伍,不仅降低了成本、节省了人工,而且亩产显著提高,农户每亩地租金加分红近千元,比周边村高了50%。40多名村民在农场务工,除了土地租金,还有每小时8元的工资收入,比自己种粮高出好几倍。目前,金兰村人均年收入超过4.4万元。

“我们农场是宜兴市的丰产示范方,连续7年获评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方。”蒋仲良说,村办合作农场以稻麦高产增效创建项目为载体,严格按照绿色生态要求从事水稻种植,并促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农艺的推广应用。

目前,金兰村村级可分配收入有1000余万元,跻身宜兴市强村之列。“金兰模式”逐渐成熟并发展壮大,周边阳山村、屺山村、华阳村、夏芳村等村也兴办合作农场,带动了周边村和农民共同富裕。

“原住民”:我们村成了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2014年,村民吴志强用家里的3亩地入股合作农场,“以前虽然地不多,但要自己育秧插秧,起早贪黑忙下来,只能赚点人工钱。现在不一样了,自己不用辛苦就有分红,去年我每亩地有840元的流转费和分红。”吴志强说,74岁的老母亲闲不住,还在帮合作社打工。“这些年,我们村变化太大了。”

在吴志强的记忆里,十多年前,还是经济薄弱村的金兰村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要想富,先修路。为方便种田,蒋书记带领村干部肩挑人扛修起机耕路,花了两年时间,全村4000多米长的6条机耕路全部修好了。”

为了打造更具特色的村庄环境,吴志强记得,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田边议事亭等场所,村民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金点子”。最终,村里敲定了村庄整治规划的“最终版”,投入1000多万元,从河道岸坡生态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房改造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村庄“颜值”。

在不改变村庄原有布局的基础上,金兰村对500多栋房屋的外立面进行了综合整治,穿上统一的“新衣”;讲卫生、重诚信、爱名誉等文明新风,逐渐渗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一台台有声有色的大戏依托乡村大戏台、休闲文化广场等场地轮番上演,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文化“大餐”……

村庄环境全面提升,为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村里正在建设稻米文化体验馆,打造采摘垂钓区和景观农田,吸引游客共赏金兰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吴志强说。

【专家点评】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教授:

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在坚持农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近些年来,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经营新形式,比如家庭农场、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订单农业等。金兰村发展村办合作农场,既坚持了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优势,又嫁接了现代化的股份制经营模式,加上比较完备的智能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了耕种收靠“新农人”、日常田间管理靠“原住民”的经营样式。这种发展模式,创新了农业经营方式,推进了法人农业发展进程,赋予了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新华日报社记者顾雷鸣、杭春燕、吴琼、王梦然、王建朋、颜颖,江苏省委研究室叶绍芳、储胜金,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许善平、李明、朱斌)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肖雷 陈丹琳 潘军艳

总平台审核编辑:鲁建滔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