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调查研究 » 正文

跑现场重调研,从一条小鱼做出生态保护大文章

发布日期:2023-05-09  来源:传媒评论  作者:陈立平  浏览次数:262
核心提示:3月14日,杭州日报刊发整版报道《两地“赌约”召回一条小鱼》,通过近期东苕溪发现全球新物种苕溪鱲这一新闻事件,讲述苕溪两岸的杭州余杭、湖州德清两地多年来携手合作,通过建立跨市域生态补偿机制共同保护“母亲河”的故事。报道刊发后,得到不少业界同行的点赞。近三千字通讯稿,从选题、采访、成稿、刊发前后历时半个多月,凝聚了报社领导和多名记者、编辑
3月14日,杭州日报刊发整版报道《两地“赌约”召回一条小鱼》,通过近期东苕溪发现全球新物种苕溪鱲这一新闻事件,讲述苕溪两岸的杭州余杭、湖州德清两地多年来携手合作,通过建立跨市域生态补偿机制共同保护“母亲河”的故事。报道刊发后,得到不少业界同行的点赞。

近三千字通讯稿,从选题、采访、成稿、刊发前后历时半个多月,凝聚了报社领导和多名记者、编辑的心血。从余杭到德清,我们的足迹遍布东苕溪两岸,采访对象包括苕溪鱲发现团队、环保部门以及镇街村社负责人、垃圾清运工、民间河长、青虾养殖户等。

一、选题:另辟蹊径,选择关注苕溪

事实上,余杭发现全球新物种“苕溪鱲”一事,早在2月19日左右就有媒体报道,并一度登上百度热搜。发现苕溪鱲的是余杭区的一个民间团队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随后,湖州德清县也宣布在当地发现了这一物种。

苕溪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网、澎湃新闻、浙江在线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均对这一事件做了报道。在先机已失的情况下,怎样通过报道的角度和深度弥补时效性的缺憾?

我发现,其他媒体的大多数报道都将重心放在了苕溪鱲本身和发现过程上。原乡团队一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则引起了我的注意——“苕溪鱲的发现,得益于近年来苕溪流域的生态修复。”那么,能否围绕这一点,深入挖掘苕溪鱲背后的生态保护故事?

东苕溪(德清段)俯瞰图。德清县水利局供图

杭州湾新闻中心的主要报道方向是杭州都市圈和区域合作,其中生态共保是一块重要内容。在此前的报道中,我曾通过杭州都市圈环保专委会了解到,余杭和德清早在2018年就设立了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每月对苕溪水进行联合采样,若水质达标则拨付1000万元补偿资金。

杭德交界处的东苕溪水源保护区图。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德清分局供图

相比于建立更早、层级更高、额度更多、知名度更大的浙皖新安江跨流域补偿机制,余杭、德清的这项补偿机制此前相关报道并不多。苕溪鱲的出现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深入挖掘苕溪保护故事的绝好契机。作为地方党报记者,这一题材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如今的东苕溪。

二、采访:多次去现场挖掘有价值的素材

临时报道组建立后,我们迅速拟定了采访计划,并分头联系采访人。其中,德清部分的采访主要由驻德清记者站的沈晓颜负责联系,包括德清县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下渚湖街道的相关负责人、东苕溪沿岸居民等。余杭部分的采访主要是发现苕溪鱲的原乡团队以及余杭区生态环境局,由我负责联系。郑超主要负责新媒体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

余杭区闲林街道苕溪鱲正模标本诞生地。

通过对德清和余杭生态环境局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了两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运作情况,以及两地对东苕溪的保护情况。通过对原乡团队的采访,我们则了解到了苕溪鱲的发现过程,以及和苕溪水环境之间的关联,支撑稿件逻辑的几个核心事实基本具备。为了进一步确认苕溪鱲的发现过程,我还专门跑到了余杭区闲林街道苕溪鱲的产地,并从网上找到了宣布苕溪鱲为新物种的论文。



最终呈现的版面图效果令人惊艳——一条东苕溪蜿蜒而上,将稿件的各个段落和评论巧妙地分割在“两岸”。在版面下方是两个二维码,里面链接的是郑超精心制作的短视频。为了做好这个视频,他跟我们一起去德清、余杭实地拍摄了大量素材,利用周末熬了通宵制作。

可以说,《两地“赌约”召回一条小鱼》,是上至报社领导、下至一线记者共同努力的成果。而这篇报道的过程,也让我们对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题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条小鱼,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一个良好的开局,但远远不是结束。

责任编辑:刘红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