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发布日期:2023-05-27  来源:《湘潮》2023年第5期  作者:李熠  浏览次数:891
核心提示:回溯历史,文明形态是文明的类型划分,也是文明发展成熟的标志,每一种文明形态有其独特内涵和品质,也有其独特地位和价值,不同文明形态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图谱,呈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大致经历了三种形态:在“自然共同体”中以公社所有制为根基的原始文明形态,在阶级社会的“虚幻共同体”中形成的奴隶制、农奴制和雇佣劳动制螺旋上

回溯历史,文明形态是文明的类型划分,也是文明发展成熟的标志,每一种文明形态有其独特内涵和品质,也有其独特地位和价值,不同文明形态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图谱,呈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大致经历了三种形态:在“自然共同体”中以公社所有制为根基的原始文明形态,在阶级社会的“虚幻共同体”中形成的奴隶制、农奴制和雇佣劳动制螺旋上升的“对抗”和“分裂”的文明形态,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共同体中形成的文明形态。在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出现之前,“对抗”和“分裂”一直“存在于整个文明期。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


从全人类发展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文明形态对于人类文明进步意义是毋庸讳言的。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这种“对抗”“分裂”和“奴役”的文明形态,特别是作为“内在对抗”的文明形态最高形式的资本主义文明“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开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广阔空间,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同时,“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概括地说,资本主义文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政治解放问题,二是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就政治解放来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政治解放当然是一大进步;尽管它不是一般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但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内,它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就生产力的发展来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要之,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三个有利于”,即“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但是,既往的这一切以“对立”和“分裂”为特征的文明形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榨取剩余劳动。资本主义文明自然也不例外。

从上述意义上讲,资本主义的文明形态是有“原罪”的。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生活和组织方式在本质上是对立性的,其所造成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也必然是对抗性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是“资本增殖逻辑”战胜“人的发展逻辑”的进程,“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也是人不断异化为“单向度的人”的过程。因此,生活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无论现代化在何种程度上解放了个人,无论它给予了个体怎样的权利,它依然无法解决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问题,更遑论找到解决全人类发展问题的道路。

人类历史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辩证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联袂共生。“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 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可见,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注定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如何完成这一“未竟的事业”,终结人类社会的“史前史”,创造真正的“人类的社会”的历史,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因应这一历史使命,遵循这一历史规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古老的东方大国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秉承以人民至上超越资本至上、以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超越物质主义膨胀、以世界各国一律平等、共同进步超越霸权主义的发展逻辑,坚持中华文明的特殊性与人类文明的普遍性的有机统一,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全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打破了只有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也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这一新的形态文明的滋养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并深刻影响和塑造了“东升西降”的世界格局。

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的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具体“新”在哪里?

第一,“新”在“文脉结合”。

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第二,“新”在“理论跃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现代化理论中传统的看法认为现代化本质上是西方化。西方社会现代化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性特征正是不发达国家现代化必须仿效、照搬的一般特征,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道路正是不发达国家要重复走的道路。但各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绝不仅仅只有一种实现方式、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带领人民历经百年奋斗自主探索出来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通过社会主义来实现现代化也是历史的必然。

第三,“新”在“道路开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和模式的依赖,为人类指明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西方现代化理论认为:早发国家的现代化属于凭借其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内生式现代化,而后发国家只有依靠输入外来的西方文明才能发动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但事实说明,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现代化作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动态的、渐进的转化过程,在推进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不可能脱离具体国家的特定社会基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照搬任何现成模式,而是从本国实际出发,走出一条自己的现代化之路。

第四,“新”在“人民至上”。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一条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本质要求,是坚持人民立场在发展成果、财富分配上的体现,这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区别于西方以资本为本的现代化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这个奋斗目标上,中国式现代化旨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即坚持公平正义,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新”在“和平发展”。

中华民族崇尚和平,推崇国家关系、民族关系之和,没有对外侵略的传统,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传统“国强必霸”“文明冲突论”和“零和博弈”等思维方式和扩张、掠夺现代化模式与理论的超越。纵观西方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大多与扩张主义、霸权主义、对外侵略联系在一起,伴随着殖民、掠夺,走的是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殖民主义、零和博弈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建立了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为对外合作原则的新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凭借武力和战争崛起的现代化,不是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现代化,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零和博弈的现代化,而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是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现代化,是推进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

第六,“新”在“共赢共享”。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无论哪种文明类型,如果背离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性和共同趋向,文明的发展就会“脱轨”,最终会被世界文明发展的大势所淘汰;如果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性和共同趋向,跟随人类文明发展大潮,文明发展就能步入正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是全人类共同的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文明形态,是有效解决贫困、战争、种族歧视、重大传染疾病、生态危机的文明形态,是体现“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的文明形态,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

人类文明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然负有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赋予责任。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的提出,既回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又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开启了一段专属于中华民族的引领时代发展、文明发展的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任编辑:赵晨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