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之家 » 会员资讯 » 正文

济南果品研究院:论文写在土地上,实验做到车间里

发布日期:2020-07-28  浏览次数:2067
核心提示:近几年来,济南果品研究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总社党组、理事会各项决策部署,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积极参与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化科研院所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静下心来,沉下身去,做精做细,做强做大发展思路和论文写在土地上,实验做到车间里发展理念
 近几年来,济南果品研究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总社党组、理事会各项决策部署,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积极参与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化科研院所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静下心来,沉下身去,做精做细,做强做大”发展思路和“论文写在土地上,实验做到车间里”发展理念,在果蔬采后领域持续深耕,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精准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提升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水平,努力为促进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基本概况


1980年,根据国家编委(80)国编字第32号文件筹建成立济南果品研究所。1986年,更名为“商业部济南果品研究所”。1994年,更名为“内贸部济南果品研究所”。1995年,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2000年,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

 

济南果品研究院主要承担国家与省部级果蔬采后领域科研项目;果蔬采后保鲜与流通技术研究、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果蔬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果蔬领域国家标准制修定任务;果蔬采后技术培训、科技示范、咨询服务;搭建国内外果蔬采后公益交流服务平台以及果蔬新产品研发与中试。

 

近几年工作情况


(一)创新党建方式,推进党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执行总社党组、理事会的决策部署,加强政治建设。通过正反典型案例、剪辑关联专题片、党建共建、党课、专题研讨、结合实际工作谈体会等方式,重点培育科研人员价值观。

 

二是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创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方式,以学促思。推行支部轮流主持中心组主题学习及交流活动,探索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四结合”,即党建与院文化建设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基础学习相结合,小组讨论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支部党建与技术服务推广相结合,使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入融合,形成党建工作新特色。

 

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党委班子与行政班子交叉任职,将支部设在一线科研部门,由部门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使党组织将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确保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结合巡视整改,制定了76项制度,形成了党建、内管、考核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突出党建工作考核,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管理、同考核、同奖惩;完善党建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使考核指标由虚变实、由软变硬。

 

五是防范化解风险,推进企业清理。不折不扣地落实总社领导关于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批示精神,推进全资企业中合公司完成了改制。

 

(二)静下心来搞科研,实验做到车间里


按照总社党组对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部署要求,把提高为农服务科技供给质量作为科研主攻方向,围绕现代农业采后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的技术需求,依托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平台,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加强卡脖子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合作开展转化落地,打通了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引领果蔬采后行业科技发展贡献了供销科技力量。

 

一是承担3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打造果蔬采后科技创新示范新高地。先后承担“六五”至“十三五”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重点研发专项等科研项目300多项,制定了《鲜苹果》等大宗果品国家标准15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60余项,其中“苹果贮藏保鲜与综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十三五”以来,依托人才、技术、设施优势,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项目48项,经费近4000万元,其中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2项,全力打造果蔬采后科技创新示范新高地。

 

二是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果蔬采后中试基地,破解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上世纪90年代,中德两国政府共同投资8000万元建设“中国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使中国果蔬采后产业与国际接轨。2011年以来,又投资2亿多元建设“章丘科技产业园”,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包括26个实验室、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众创空间、3个展览室、4个中试车间、7个产业示范车间,具备了果蔬冷链物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标准、检测、追溯等小试、中试、产业示范综合研发条件,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三是成果转化率达90%,服务全国2000余家企业。技术成果转化至北京首农、汇源、国投中鲁、百果园、天府集团、新疆建设兵团、新疆果业集团、陕西供销集团、阿里巴巴、京东、顺丰农业、易果生鲜及郑州商品交易所等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余家企业,成果转化率达90%,形成了“成果转化-科研课题-研究开发-应用推广”接地气、转化率高、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研发体系。果汁甲胺磷、棒曲霉素残留和褐变控制技术在山东汇源生产线成功转化,并在行业中大规模辐射推广,解决了当时困扰我国浓缩果汁行业的褐变、农残、棒曲霉素超标难题,应用企业达到26家工厂37条生产线,使我国的苹果浓缩汁出口量从7.4万吨增至61.3万吨,国际市场份额由8.6%增至50%以上,我国的苹果加工行业从加工率不足5%增加至15%。

 

四是拥有60多个国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职能平台,形成了显著的技术创新优势。目前拥有中国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果蔬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果蔬贮藏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贮藏加工分技术委员会、国家苹果加工技术专业研发中心、国家果品流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国家果蔬及制品流通与安全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果菜》杂志、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秘书处、国际果汁工业保护协会中国办公室等六十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职能平台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形成了显著的行业创新服务优势。

 

五是与5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面向全国转化推广。依托中国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果蔬贮藏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在果蔬贮藏保鲜、精深加工、质量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面向国内企业进行推广转化,使中国果蔬采后产业保持与国际接轨。

 

(三)沉下身去做服务,论文写在土地上


围绕农产品流通社会化服务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对接系统内外果蔬采后科技需求,拓展服务领域。面向系统、行业、贫困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供给,整合资源服务电商、期货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科技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走进产地建设40多个科技示范县和研发中心,成为政府参谋的助手,产业发展的推手,企业成长的帮手。先后建立了新疆果品加工研发中心、攀枝花科技示范市、金乡大蒜、中宁枸杞、华坪芒果等40多个科技示范基地和研发中心,与果蔬主产地企业联合研发和开展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十三五”以来,先后成立了山东农业产业研究院、威海分院、菏泽分院、山东产业研究院农产品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作用,通过标准引领、技术引领、成果转化引领,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二是积极对接服务省级供销社和系统龙头企业。已与全国一半以上的省级供销社开展了技术对接,在农产品流通、精深加工、检测、标准等领域全面合作,以优势产区为中心,由点及面、连点成片,辐射带动供销系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与中国供销电商、中国供销惠农、中国供销冷链公司开展业务融合,与中国供销电商成立山东兴合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建设了农产品电商标准化示范冷库,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技术示范,建设集冷链技术、检测、标准、追溯“四位一体”的质量保障追溯服务平台,为供销社优质农产品开展追溯体系建设,为塑造供销品牌赋能,并逐步对接服务扶贫832政采平台。与中国供销惠农成立了山东中果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观摩展示、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代加工服务,建立果蔬加工一站式、无缝链接成果推广服务新模式。

 

三是连续30余年举办全国性技术交流会和培训班。连续31年组织全国农产品冷链技术交流会;连续29年组织国际果蔬汁加工产业发展论坛;每年组织一届食品科技高层论坛;每两年组织一届中国苹果论坛等,有效促进了果蔬保鲜、冷链流通和深加工技术行业的发展。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援外培训,年度培训鉴定人数连年增加,2019年达6000余人次;先后承担2017、2018、2020年度发展中国家培训班项目、台湾水果专题培训班,承办2019年国际合作社培训班等。

 

四是深入扎实开展科技扶贫。积极对接总社对口扶贫点寻乌和安远县开展科技服务,开展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应用推广。建设的全国供销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对接安远县、寻乌县、陕西白水、河北顺平、湖南涟源等5个国家级贫困县果蔬生产企业,开展农产品追溯,提高企业品控能力和品牌价值。成立了赣南果品贮藏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服务企业技术提升。服务济南市与重庆武隆区、湖南湘西州的东西部协作,先后与当地7家企业签订采后技术公益服务协议,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减损增值和技能人才培养。积极配合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苹果、红枣期货交割标准制定宣贯、期货产品检验工作,使“大路货”转身期货交割品,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今年疫情期间,配合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先后组织十余场在线技术培训,指导贫困地区农产品生产。

 

(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2016年5月,总社批复济南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通过改革,在科技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全员聘用。制定岗位设置等系列配套方案,分类设岗,自愿报名、参加竞聘,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僵化的岗位管理模式。健全聘任制度,实施全员考核,签署聘任合同,聘期满后进行综合考评,合格的保留原有岗位等级,不合格的降级使用。

 

二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全员考核。根据不同岗位确定绩效评价指标,实现全员考核,实行考核结果与岗位调整、薪酬等挂钩,月度和年度考核相结合。

 

三是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改革人才引育机制,建立灵活的人才输出与交流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约束机制,强化绩效激励,对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比例按不高于转化收益的85%执行。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济南果品研究院将认真落实总社党组、理事会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实施方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行业扶贫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深入落实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部署,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可持续发展赋能,提升科技创新和为农服务水平,为供销社改革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在科研上静下心来,提高为农服务科技供给质量,为引领农产品流通发展贡献供销科技力量。聚焦供销系统、行业龙头企业的科技需求,明确各学科主攻方向,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明确团队创新目标规划和考核机制,凝练形成标志性成果,加强梯度创新团队建设。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合作办学等联合培养机制,鼓励在职继续教育,鼓励青年人员“上挂下派”,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在社会化服务上沉下身去,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赋能。整合院现有各级平台,分类管理,策划运营服务方案;服务扶贫832政采平台、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系统品牌企业,提供农产品质量追溯、质检、标准服务;充分利用各地分院、科技特派员平台,让科研人员下沉到基层和对口帮扶地区,在为脱贫攻坚和企业服务中得到锻炼,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三是在科技产业上做强做大,为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样板示范。聚焦资源,完善条件,推动科技产业向服务转型。依托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国家质检中心等平台面向全国开展果蔬加工、冷链、追溯、检测等服务;依托科技产业运营中心,推动科技产业规模做大、质量做优;打造“全国果蔬制品研创中心”,完善服务型产业条件,对高校提供中试等概念验证服务,对企业提供生产代工、研发代工服务,打造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服务平台。

 

四是积极推进出资企业的整改,降低经营风险。将出资企业整改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按照既定的整改原则和整改措施,不放松、不松懈,继续着力推进,力争平稳有序按时完成各项整改任务。

 

 

编辑制作| 陆 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