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调查研究 » 正文

深度贫困革命老区兴安盟脱贫攻坚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0-08-21  浏览次数:919
核心提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中国老区建设促会、内蒙古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就盟委、行署及全盟各旗县市党政部门贯彻落实《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5〕64号)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评估。通过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

 

根据中国老区建设促会、内蒙古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就盟委、行署及全盟各旗县市党政部门贯彻落实《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5〕64号)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评估。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中办发〔2015〕64号下发近5年来,全盟6个革命老区旗县市贯彻执行总体情况是坚决有力的,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贯彻落实迅速,目标方向明确,责任分工到位,措施具体有力,加之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从而为如期打赢打胜这场全党重视、全民动员、各方协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仗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回顾总结革命老区兴安盟在加大脱贫攻坚开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领导重视抓落实

一是明确目标,克难攻坚。革命老区兴安盟2011年被纳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盟6个旗县市中5个为国贫、1个为区贫,是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各级党委、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党委抓统筹、政府抓推进、行业抓执行、干部抓落实”的思路,紧紧围绕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全盟6个旗县市、56个苏木乡镇、855个嘎查村帮助解决百姓实实在在的困难,切实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2019年,兴安盟全年实现减贫18800人,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4.85万户10.5万人减少到704户1629人,贫困发生率从9.5%减少到0.15%,剩余120个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至此兴安盟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6个旗县市全部脱贫摘帽。

二是下派干部,驻村督战。驻村干部是推进精准脱贫的重要力量。兴安盟委、行署先后出台了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工作意见、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管理办法和驻村工作管理考核细则。全盟共选派4621名干部下乡驻村,实现了847个嘎查村都有驻村工作队。自各地驻村干部入驻嘎查村以来,充分利用自身的学识、经验和社会关系,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帮助村集体扩宽渠道,增加村民收入,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村党组织自身“造血”的能力,努力兑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不让一位贫困户掉队”的庄严承诺,始终站在精准脱贫第一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以敢于担责、勇挑重担的创业创新精神,赢得了老区人民的赞许和好评。

三是增加投入,精准到户。2019年,兴安盟组织开展产业精准施策“回头看”,根据群众意愿、劳动力状况,对新识别的1265名贫困人口进行产业施策,实现到户产业施策全覆盖。同时,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选聘产业指导员1744名,实现嘎查村产业指导服务全覆盖。2020年,兴安盟为了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已排查出的154名脱贫不稳定人口、1021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不返贫不致贫,于3月启动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百日攻坚”行动,坚决啃下剩余脱贫人口全部脱贫的硬骨头。兴安盟精准聚焦每一个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同时,在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先诊疗后付费、乡村医生短缺、危房改造质量、水质超标和供水稳定性等问题。剩余贫困人口中还有1451名因病因残致贫人口,通过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实现应保尽保。

 

二、多方助力拔穷根

一是对口帮扶,选准对象。

依靠国家部委助力攻坚。近年来,中央政法委、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气象局和北京林业大学5部委分别定点帮扶扎赉特旗、科右中旗、阿尔山市、突泉县和科右前旗5个国贫旗县市,累计协调投入扶贫资金28.7亿元,帮助推动科右中1×33万千瓦热电厂、扎赉特旗绰勒水利枢纽下游灌区、国家中影影视基地等项目先后落地。

借助省级领导和局单位帮扶攻坚。自治区5位省级领导联系我盟5个国贫旗县,先后50余次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2006年至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全区137个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兴安盟21个苏木乡镇、137个贫困嘎查村加快脱贫步伐。自2011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实施第二轮厅局定点帮扶工作。至2017年9月,全区104个厅局企事业单位向兴安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8.8亿元,帮助革命老区贫困村嘎查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2.8万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利用京蒙帮扶协作攻坚。2017年底,兴安盟被纳入京蒙对口帮扶范围,北京丰台区、海淀区、房山区、通州区、东城区分别与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阿尔山市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兴安盟累计获得北京市各级财政援助资金8.58亿元,共实施项目306项,惠及贫困人口8.9万人;累计签约落地北京企业16家,完成实际投资6.5亿元,企业带动贫困人口8462人,其中吸纳就业带动贫困人口159人;京蒙双方累计互访对接537次,兴安盟58个苏木乡镇与北京57个乡镇街道形成结对关系,全盟90个深度贫困村分别与北京社区(村)、企业、社会组织形成结对关系;北京市动员社会各界向兴安盟累计捐款4440万元,捐物折款达2774万元。

二是企业带动,示范引领。以扶贫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纽带、农牧户为基础、贫困户为重点,兴安盟探索推广农资供应联盟、扶贫车间、产业联合体、村企结对等多种带贫模式,实现了带贫机制全覆盖,仅2019年全盟63家龙头企业、319家合作社、72个家庭农牧场带动贫困户2.2万户4.4万人。革命老区突泉县内蒙古安达牧业有限公司是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7年至今,公司扶贫芦花鸡工程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814户,养殖小区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参与到基地的肉鸡养殖生产中,安达牧业屠宰厂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13人,其中易地搬迁户7人。利用扶贫资金2000万元投入到生产经营中,为突泉县贫困村集体每月分红13.3万元投入到村集体建设中,年分红159.6万元,连续三年累计达478.8万元。类似这样的真心参与扶贫、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龙头企业还有许多,不一一列举。

三是扶贫扶志,探索创新。扶贫先扶志,只有让老百姓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同时,从产业帮扶、制度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为进一步凝聚农牧民群众精气神,激发农牧民内生动力、改变农牧民精神风貌、着力培育新时代新型农牧民,引导农牧民勤俭持家崇尚文明,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创业创新,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兴安盟设立7家盟级农牧民培训基地。盟委、行署重点总结推广科右中旗“一学一带两转三改”和乌兰浩特市“双扶双长积分制”等经验做法,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主体缺位、素质不高、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此外,充分发挥老促会联系老区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盟、旗县市老促会从实际出发,坚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量力而行、无私奉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除加大对扶贫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外,还启动了“一村一品”、”村企结对、“科技培训”三项工程,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带动和示范效应。据统计,多年来已为105个嘎查村、4万人投入“一村一品”项目扶持启动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促成村、企结成帮扶对子42个,培训农牧民3.5万人,为确保农牧民增收致富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绿色产业带民富

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是兴安盟最大的特色和优势,绿色产业,也是未来最具潜在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近年来,兴安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稻花村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这里依托水资源借势发展,以低成本开发、少人工干预为原则,通过对西北湖周边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打造出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垂钓、游船等项目于一体的骏湾旅游度假区。目前,在度假区务工的当地村民有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人,保底每月工资2000元,帮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增收。

为了传承林俗文化,助力精准脱贫,阿尔山市在白狼镇成立了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白桦树上剥落的树皮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制成“白狼林俗树皮画”。2017年以来,“白狼林俗树皮画”跻身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获“我的蒙古马系列”内蒙古旅游商品大赛实物类金奖。2017年,公司启动了“树皮画人才培养互动培训项目”带动贫困户学习树皮画制作工艺,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在白狼镇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同时在阿尔山市的其他乡镇、街道开设培训班,让更多的居民、贫困户掌握“非遗”技艺和脱贫本领。阿尔山市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政府批准的精准扶贫基地,近4年来,通过资金入股分红的形式,公司已为全镇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分红近30万元,带领革命老区白狼镇走出了一条与林为伴、靠林致富的小康路,并在生态环保和发展绿色经济上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阿尔山市白狼鹿村现有居民28户64人。1998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从前依靠伐木为生的大量林业工人下岗。于是,当地林业部门开始扶持原来的伐木工人养鹿,鹿村由此而来。这也促使了当地林业工人放下斧头搞旅游,实现脱贫致富。2019年,鹿村人均年收入3.5万元左右。贫困户的鹿还可以寄养在鹿园,参与分红。2018年、2019年,每年分红4800元,分红少了,但让贫困户在鹿园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几年来,白狼镇的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脱贫致富,当地也初步形成了特色种养殖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优化产业,确保增收。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有效的衔接点。近年来,索伦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复兴中医药的契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调优产业结构,2017年引进了安徽省井泉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索伦镇联丰嘎查建立了“政府+龙头企业+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4年来,公司累计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00个,带动农户300户611人,实现就业收入660万元;提供长年就业岗位20人,年人均工资达到4.8万元,累计实现就业收入288万元。仅2019年,联丰嘎查人均收入达9000元,集体经济达1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应、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截止到目前,索伦镇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4万亩,其中苍术2.4万亩,是全国苍术单品种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在中草药育苗基地的示范带动下,联丰嘎查大部分妇女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作物,主要种植苍术、赤芍、桔梗等中草药,逐步把“闲置地”变成村寨“靓化点”和致富“增收点”,实现了每家有庭院,就业无闲人,农民户均年增收5000元。

三是培育品牌,主打特色。

2018年以来,“兴安盟大米”品牌获得社会认定奖项突出,荣获“中华神农奖”国家“优质水稻示范基地”、“中国草原稻米之都”,兴安盟大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全国农业品牌300强;天极牌大米荣获国家“2019品牌农业影响力年度盛典”“影响力产品品牌”等多项赞誉;保安沼大米以其数量之多、产品之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打入了全国许多大城市,进入全国性的大型超市和高档宾馆饭店餐桌。在“兴安盟大米”品牌带动下,兴安盟水稻总面积达到140万亩,新增绿色产品基地认证26万多亩、有机产品基地6000多亩,全盟绿色、有机大米产品基地一举突破70万亩。“十三五”期间,全盟累计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5个,“三品一标”累计获证企业137家、产品297个,认证面积214.76万亩,兴安盟牛肉、羊肉、小米和溪柳紫皮蒜也已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并投入使用。

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力量。在党中央实施优先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特殊政策和国家与自治区的鼎力支持下,经过兴安盟各族干部的共同努力奋斗,如今,深度贫困落后的兴安盟农村牧区已经不复存在,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幸福家园,正在以勃勃的生机、满眼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断振兴的崭新面貌,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乘势而上,奋勇前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  孙连春 王佳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