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自立自强担使命 筑梦羊业强国路——打好羊种业翻身仗的体会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1-12-02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者:杨博辉  浏览次数:452
核心提示:农业专家话三农 | 自立自强担使命 筑梦羊业强国路——打好羊种业翻身仗的体会与思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问题,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为一名长期在西部高寒牧区从事细毛羊育种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我对种业“芯片”地位的极端重要性有着深切的体会和认知,也深知种业对乡村振兴乃至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农业专家话三农 | 自立自强担使命 筑梦羊业强国路——打好羊种业翻身仗的体会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问题,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

作为一名长期在西部高寒牧区从事细毛羊育种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我对种业“芯片”地位的极端重要性有着深切的体会和认知,也深知种业对乡村振兴乃至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具体到羊种业上来讲,要打好打赢羊种业翻身仗,就必须紧跟世界羊业科技发展前沿,满足国家羊业重大需求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紧扣人民生命健康,发扬“育种永远在路上”的坚守与创新精神,创新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集全要素优势资源,代代接续传承,久久为功,引领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我国羊种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34—1949年,引入国外品种开展杂交改良;1949—1980年,培育细毛羊和半细毛羊新品种;1980年至今,培育以肉毛兼用和肉羊为主的新品种。

回顾新中国羊种业的发展历程,不由感慨万千。

70多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牧药所”)联合甘肃省养羊科技工作者在青藏高原祁连山麓(海拔2400—4070米)的寒旱牧区,开启了培育细毛羊新品种的征程。科研工作者们顶风冒雪、砥砺前行,历经31年的奋斗,终于育成了羊毛纤维21.6至25.0微米的细毛羊新品种——甘肃高山细毛羊,实现了甘肃细毛羊育种“零的突破”。

这个突破殊为不易,意义重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加工国和消费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毛纺织业对21.5微米以下的羊毛纤维需求量不断增长,但由于缺乏优质种源,国产高档毛纺细羊毛不能满足需求,只能长期依赖进口。彼时,代表世界细毛羊业最高发展水平的澳洲美利奴羊和澳毛进入我国,打破了我国细毛羊业及羊毛纺织工业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格局,从此我国细毛羊业迈进了“澳化工程”及国毛与澳毛“争天下”的局面。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细毛羊业只有迎头赶上,但是要培育优质细毛羊品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众所周知,羊种业创新周期长、见效慢,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996年的冬天,我们从前辈手中接过羊育种创新的“接力棒”,踏上了培育细毛羊新品种——高山美利奴的育种之路。

兰州牧药所科研团队与甘肃省细毛羊科技人员携手,在甘肃高山细毛羊研发成果的基础上,以澳洲美利奴羊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以祁连山东麓海拔2400至4070米的张掖皇城草原为育种实验场,探索培育一个既能超过澳洲美利奴羊生产水平,又能满足国内羊毛羊肉需求的寒旱生态区毛肉兼用型的细毛羊新品种。

回首过往,那真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岁月。二十载葱茏岁月,二十载寒来暑往,我们披星戴月、夜以继日。辛勤的努力最终换来了令人欣慰的硕果:2015年12月,高山美利奴羊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为畜禽新品种;2016年,被原农业部列为全国农业主导品种。高山美利奴羊填补了世界高海拔生态区一流美利奴羊育种的空白,为特殊生态区先进羊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成功范例。在培育新品种的同时,我们还配套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实现了我国青藏高原及类似地区细毛羊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

我们矢志创新、艰苦奋斗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我国羊育种以及羊产业的发展历程。虽然相较于现代细毛羊发源地西班牙和肉羊发源地英国晚约几个世纪,但是今天我国已经创造了羊种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作为世界养羊大国,我国羊存栏量达3亿只、出栏量达3.2亿只、产肉量达492万吨,居世界第一。我国羊种质资源日益丰富,繁育体系日臻完善,生产力水平日趋提高,育种技术发展迅速。种羊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发展迅速,育种技术相比国外羊种业发达国家已不落后;地方羊品种保护利用、新品种培育及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利用等方面成绩卓著;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和组织体系正在形成,为支撑羊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芯片”作用。

把脉家底 找准方向

回首过去,我国羊产业、羊种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长足进步,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要实现从“羊业大国”变为“羊业强国”的目标,就必须打赢种业翻身仗。如何打好这场翻身仗,要求我们必须摸清家底、找准问题。

当前,在羊种业创新发展上,我们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基因挖掘、鉴定评价不够。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基因挖掘、鉴定评价、品种创新、产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组织体系,羊遗传资源调查、收集、保护利用和高产、优质、高效、抗逆等优异性状基因发掘、精准鉴定及评价等方面创新不够,与国外羊业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不小差距。

二是关键卡脖子品种和技术研究不足。当前,我国羊种业发展所需的专门化肉用杂交父本种源仍需从国外进口,舍饲专门化肉用母本品种和多胎细毛羊品种仍为空白;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和饲料转化率高、抗逆性强、肉质好等突出性状的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选育不足;全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精准表型性能测定技术、全基因组选择选配技术、高通量智能化性能测定设施设备、高效繁殖技术等研发不足或滞后,育种周期较长,遗传进展缓慢,效果较差。

三是产学研用缺乏有效协作,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不健全。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表现是:企业研发投入动力不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和组织体系尚未建立;科技人员成果评价、绩效考核激励与成果分享机制不完善。重繁轻育和炒种现象较为普遍,种羊育种价值无法体现;技术、资源、人才向企业流动不畅,育种持续性和育种群可控性无法保障。

找准了问题所在,我们的努力才会更有方向;瞄准了目标,我们的事业才能快速稳健地向前发展,羊业强国的梦想才能早日实现。

担当使命 做强种业

羊种业的科技创新,是引领国家羊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为此,在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继续坚持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努力确保羊种源自主可控。

当前,兰州牧药所细毛羊资源与育种团队正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联合攻关任务和甘肃省科技计划等项目为引领,以打好羊种业翻身仗为使命,开展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和组织体系建设。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谋划“国家数字畜牧业(羊)创新分中心”和“羊种质资源保护与联合育种创新基地”建设,再次开启了培育农区舍饲专门化肉羊新品种和牧区多胎细毛羊新品种的新征程。

目前,国家正在开展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和新一轮全国羊遗传改良计划。从促进全国羊种业加快发展的层面看,未来必须进一步高度重视加强羊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对症下药,建设完善遗传资源登记管理制度、中长期库及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健全遗传资源保护体系、鉴定评价体系和共享利用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做强优势补齐短板。

要打好羊种业翻身仗,还必须积极突破羊种源卡脖子关键品种和技术,启动实施羊种源卡脖子关键品种和技术攻关项目,创新羊遗传资源保护技术体系,创建高通量表型组精准测定技术体系,解析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理,挖掘种用价值高的关键基因和遗传变异。要积极建立全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设计育种“芯片”,研发全基因组选择选配技术,创新应用现代繁殖新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原创成果。针对依赖进口的种源,建议设立专门重大专项,联合优势专业人才队伍,以产学研用融合的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创新推动产业化,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同时,瞄准世界一流,建议建设以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密切联合的羊育种场,这不仅关系到稳定持续支持羊育种事业不断突破种源“卡脖子”问题,也关系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科研单位的切身利益,是羊育种科研事业的迫切需要,是“卡脖子”问题中的“卡脖子”问题。

此外,还要进一步理顺产学研用协作关系,建立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助力打赢羊种业翻身仗。为此,要优化创新现有政策,打破科研院所和企业界限,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的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和组织体系,做大做强培育一批航母型育种企业,努力打造羊种业科技强、企业强、产业强的新格局。(作者系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细毛羊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致谢:本文内容参考了《肉羊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全国羊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及相关网络报道等材料,特此致谢!

责任编辑:张媛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