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科技 » 种植栽培 » 正文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三维路径

发布日期:2022-05-07  来源:决策与信息  作者:唐顺利 袁曼  浏览次数:18976
核心提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化振兴是“塑形”与“铸魂”的内在统一,是通过文化滋养激发实践主体观念再生、技术赋能和变革创新的能动过程,实质是借助文化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以文化人、以文铸魂功能。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文化振兴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具有强大内驱功效。加大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创造性转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化振兴是“塑形”与“铸魂”的内在统一,是通过文化滋养激发实践主体观念再生、技术赋能和变革创新的能动过程,实质是借助文化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以文化人、以文铸魂功能。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文化振兴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具有强大内驱功效。

加大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利用。乡村文化振兴,基础在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创新。当前,乡村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成效显著,但仍有个别地方对乡村文化资源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忽视文化资源保护。对此,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两个效益,妥善处理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找准文化资源保护与转化利用的平衡点,坚持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利用中加强保护,以此达到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双赢的效果;要根据乡村文化资源不同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保护措施,统筹推进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相结合,尤其要加强红色遗址、自然遗产地、历史名村、名人故里等抢救性保护,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力度,确保文化资源的历史原真性和风貌完整性;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为主线,以创新为纽带,重点做好乡村技艺、民间习俗、家风家训等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

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于着力打造富有乡村特质的文化产业。当前,乡村文化产业普遍存在起步晚、规模小、同质化等问题。为此,一要加快乡村文化产业培育步伐。因势利导,结合乡村特色,充分利用农耕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把丰厚的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完善乡村文化产业规划布局和有关政策,优化乡村休闲观光产业空间布局,打造集田园风光、休闲民宿、农耕体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综合体。二要发展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在原有的乡村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深化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旅游跨界融合,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使乡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有条件的乡村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以新技术挖掘优势文化产业,以新模式激活文化产业,催生乡村文化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三要聚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文化产业。可充分利用乡村建筑、地方饮食、民族服饰、民间文艺表演等文化资源,规划和建设乡村采摘、康养、旅游、农耕体验等产业基地,打造以体验经济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品牌,构建集旅游观光、生态体验、住宿餐饮、购物消费为一体的产业链,做强做大做特文化产业。

补齐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短板。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乡村文化人才短板比较突出。对此,一要实施乡村文化人才振兴工程,坚持需求导向,着眼乡村未来,多措并举引才、育才、留才,培养一批讲政治、爱农村、懂经营、善管理的乡土文化能人和民俗文化传承人,推动乡村雕刻、刺绣、绘画、民乐等民间艺人技艺传承。二要加大乡村文化队伍培训力度,重点培育一支有热情、懂文化、爱农民的专兼职结合的本土文化工作队伍。通过开办学习培训班、外地参观考察、组织文化艺术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其开阔视野、提升能力,让各类文化人才大展才能。三要制定出台引人和留人的政策措施,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招引举措,多方保障留住人才,提高乡村文化人才工作福利待遇,建立乡村文创人才基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文化振兴之中,不断充实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作者分别为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基地研究员、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来源: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利林 汪智力

总平台审核编辑:李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