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助农增收 » 正文

易地搬迁社区 托起贫困户的安居乐业梦

发布日期:2020-09-14  浏览次数:387
核心提示:搬进了城、离开了熟悉的地方怎么生活?这是每一个易地搬迁的家庭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更是摆在政府和每一名扶贫干部面前的难题。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推进,各方共同努力、多措并举,让群众心里逐渐有了底儿。科学选址?让搬迁群众共享资源走进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竹林新村,这里早已没有村的影子,
 搬进了城、离开了熟悉的地方怎么生活?这是每一个易地搬迁的家庭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更是摆在政府和每一名扶贫干部面前的难题。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推进,各方共同努力、多措并举,让群众心里逐渐有了底儿。

 

科学选址?让搬迁群众共享资源

 

走进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竹林新村,这里早已没有“村”的影子,俨然是一个新的城市社区。一栋栋荆楚风格的住宅楼错落有致,购物中心、幼儿园、卫生院等网点配套齐全。广场、路灯、健身器材应有尽有。竹林新村里的搬迁贫困户离城区更近了,打工机会多了,赚钱容易了,且户户对接了扶贫产业,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近年来,湖北省搬迁选址采用靠近中心村、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集镇、靠近城区的“五靠近”集中安置方式,积极谋划稳住搬迁群众发展后续动力。

 

目前,湖北省集中安置区已发展形成了农林、养殖、旅游、手工、光伏等特色产业,安置区内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有一份稳定收入来源,99.32%的搬迁群众已经实现脱贫。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是今年刚摘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10个乡镇有9个列入石漠化片区范围,耕地少、生态脆弱,搬离大石山是引领贫困群众走向致富路的重要途径。对此,隆安县综合运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和新型城镇化政策,在县城附近建设了广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规模最大的震东集中安置区,让搬迁群众最大程度共享城市资源。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河北省把科学选址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集中安置为主,一方面选择旅游景区、产业园区作为集中安置区,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和稳定脱贫。另一方面以县城周边、中心镇区作为主要安置区,保障群众享受便利服务,推动城乡布局进一步优化。

 

对接产业?让搬迁群众脱贫有望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段保祥自易地搬迁住进贺祥社区后,不仅在附近的农业园区申请到10个大棚进行种植,还在自家地里种了品种优良的桃树,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曾经的贫困户如今成了致富能人。段保祥所居住的贺祥社区,如今有了整齐的两层小楼、绿树成荫的街道,文化广场上老人和孩子其乐融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这里安置着河北省魏县沙口集乡李家口村、段家庄村近5000名群众。

 

为了实现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河北省各地大力推行“两区同建”,在安置社区配套建设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全省规划的632个扶贫产业园区已全部建成,110个集中安置项目配建了扶贫光伏,成为贫困户稳定的收入来源。魏县就是“两区同建”的受益县区,在新社区附近和拆旧复垦的土地上,建设了蔬菜大棚、密植梨、食用菌、花卉等现代农业园区。搬迁农民可就近生产劳作,实现增收致富,贫困户可资金入股并在大棚区内就业,既有分红又得报酬。与此同时,魏县政府部门和企业组织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免费培训,优先在开发区企业务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穿针引线,操作机器,一个活灵活现的布老虎渐渐成形。正在熟练做工的程爱民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毛绒玩具厂的一名职工。15岁患上骨髓炎、27岁才走出大山,因身体残疾工作屡屡碰壁的他未曾想过,有一天自己能搬入新家,还能在家门口的社区工厂上班赚钱。

 

挪穷窝、立新业、稳得住。近年来,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省安康市,建设搬迁安置房10.53万套,33.52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离开深山,开启走向小康的新生活。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安康市因地制宜兴办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实现“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真正让搬迁贫困人口乐业安居。

 

社区融入?让搬迁群众生活幸福

 

位于张家口市康保县县城的怡安社区,是河北省目前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社区建有95栋小高层电梯楼,安置了来自全县94个村的7161户人家。怡安社区1公里范围内有县医院、中学和经济开发区,居民就业、上学、工作十分方便。安置区不仅实现了集中清洁供暖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中心、互助幸福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还成立了“小红帽”“黄马甲”“白大褂”3支服务队,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搬迁群众很快融入了社区,过上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的集中安置区与县城一江之隔,人口约2.5万,相当于新建半座城。然而告别山旮旯只是第一步,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在教育、就业、社区服务等方面还需不断发力,才能让这些困难群众逐渐融入县城新生活。

 

为让困难家庭子女顺利入学,教育部门在安置区旁建起了粤桂小学,校园干净漂亮,占地60亩,仅用一年时间完成建设,2019年秋季开学,一至六年级共设有41个班级,解决了搬迁群众子女小学阶段入学问题。除了小学,安置区附近的中学项目也在抓紧推进。

 

为让来自全县各处贫困角落的群众能够适应县城的新生活,隆安县还积极完善社区服务,设立了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和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采取县级下派、群众推选等方式壮大社区“两委”队伍,通过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社区以单元楼为单位选举产生单元长,单元长每天到所负责的楼栋单元逐户敲门走访,收集社情民意,了解住户就业等需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共同写好搬迁群众融入城镇的后半篇文章。(记者刘鸿桥)

 

中国社区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