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会议会展 » 会展资讯 » 正文

第二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大国粮农”:把中国人的饭碗“扛”在肩上

发布日期:2022-11-2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宋昱璇  浏览次数:336
核心提示:虽已是冬季,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仍是天清气爽、温暖宜人,铜官山脚白粉相间的格桑花将“乡村乐园”点缀得热闹非凡,山顶眺望,沉甸甸的金色晚稻尽传丰收余韵。近日,15位来自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和新闻宣传单位推荐的“三农”工作领域的佼佼者,成为第二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的主角儿,在铜官山村的舞台上分享他们自己的故事。这群新农民中,有5位专事粮食生产,

虽已是冬季,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仍是天清气爽、温暖宜人,铜官山脚白粉相间的格桑花将“乡村乐园”点缀得热闹非凡,山顶眺望,沉甸甸的金色晚稻尽传丰收余韵。

近日,15位来自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和新闻宣传单位推荐的“三农”工作领域的佼佼者,成为第二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的主角儿,在铜官山村的舞台上分享他们自己的故事。

这群新农民中,有5位专事粮食生产,他们有的是家庭农场主,以自主品牌提升种粮效益;有的经营农机合作社,以专业化服务助农增产增效;有的创建粮食发展平台,通过新型服务组织助力政府责任落地。这些深入田间地头的专家,一身汗水两脚泥,用大国粮农的坚持,守护着百姓的“米袋子”,共筑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种粮职业化,以品牌赋能家庭农场

“我认为农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现在粮食生产越来越机械化、越来越轻松,收入也比较稳定。”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镇久源丰家庭农场主张利强说。他是留学日本的“80后”硕士研究生,在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后,决定返乡经营家庭农场。通过使用烘干设备、无人植保机等现代农业新技术赋能家庭农场;创建自主品牌,向周边消费者销售优质大米,张利强种植大米从刚开始的100亩地到现在500多亩,均实现了自产自销。“张利强的故事很感人,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海归,他选择投身农业,在粮食生产领域做得不错。”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点评,“他的故事向我们充分展示了科技的力量、品牌的价值和经营的增效。”

像张利强这样靠种粮就能实现家庭致富的职业粮农并不少见,这种新业态代表着粮食类家庭农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种粮的职业化趋势在“人多地少、工业发达”的江苏苏南一带尤为突出。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的朱赟德坚信“实现梦想的地方就在乡村”,少时在太湖畔、稻花香中长大的他,大学选择了土壤与肥料专业,脚底烫出的水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并未阻止他返乡成为新农民的脚步。接手父亲创办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后,他建设168亩有机水稻和3000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采用有机肥配生物肥,轮作、休耕等生态种植方式,调节土壤环境、改善生态。“我们注重品牌经营,打造的‘金香溢’大米在全国及省市评比大赛中屡获金奖,在市场上也有良好的口碑。”朱赟德自信地说。

在种粮效益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张利强、朱赟德通过创建自主品牌提高粮食溢价,通过全产业链经营将种粮利润尽可能留在自家,走出了水稻生产高效化之路。

服务专业化,以科技带动小农增收

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仍以“农机合作社+小农户托管”模式为主。这些规模不一的农机合作社,为中国几亿小农户提供着便捷的专业化服务,他们在农业生产一线守护国家粮食安全,藏粮于技,以平凡的坚守释放不平凡的能量。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袁本刚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怀着对家乡和土地的深厚情感,他于2009年带头创办山东省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当地刮起了七八级大风,处于生长旺季的玉米全部倒伏,面对社员指责、家人不理解,他并未退却,“早晚得有人做这个事,合作社必须要坚守下来。我和大家说,如果今年的产量赶不上去年的,我给大家兜底。”凭借这样的胆识担当和专业能力,袁本刚带领合作社越做越大,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社员3656户,托管土地6万亩,每年为国家产粮近10万吨。齐河县那片曾经粮食低产、土地沙化严重的黄河北岸低地,变成了规模化机械种植的样板示范田。“袁本刚解决了小农户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他用创新、匠心、责任,向我们诠释了中国农民新风貌。”浙江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委员、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蒋文龙点评。

农学专业毕业的朱赟德在农机智能化之路上步子迈得更大,无人植保飞机、智能驾驶插秧机、自制育秧营养土等,都是他在农业圈玩出的“新名堂”。作为农业科技“排头兵”的他为周边农户的7000余亩水稻提供种植服务,同时提供粮食生产全产业链服务,帮助小农户节省中间环节成本。“朱赟德在发展规模经营的同时,还将千家万户的小农民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确实是新一代农人的榜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秘书长唐园结点评。

责任“平台化”,新型服务组织助力政府粮食安全责任落地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探索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新模式,其中以平台形式落实政府粮食生产责任的趋势日益明显。

北大荒农业服务集团是“老牌国企”北大荒农垦集团的全资企业,旨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粮食种植服务平台。“在‘北大荒’帮助下,一个人就可以实现500亩地的种植。”北大荒农服集团冀鲁豫区域农服中心董事长高东旭说,“我们用两年时间在冀鲁豫、陕甘宁、云贵川等地成立了23家区域农服中心,培养了5000余名职业农民,通过土地生产环节托管、农业技术推广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村,在全国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5200万亩,带动农民50万户,有效助力地方农业发展,为农民节本增收18.4亿元。”

搭建服务平台助推政府责任落地的还有常熟市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副总经理朱珂蔚用“100元钱”“零工资”“两毛钱”的故事讲述了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历。合作社80%的资金由政府投入,农民只需交100元就能入股。“我们总经理窦祥龙说,合作社未盈利之前不拿一分钱工资,结果刚来的前两年,他真的没领工资。”

就这样,在一群有情怀、肯吃苦、能创新的职业经理人带领下,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统分结合”的生产方式,即合作社专注选种育秧、烘干加工和“虞盛”品牌米推广销售,粮食种植交由种粮大户和村集体完成。同时,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社会化服务为导向进行利润分配,每年通过“米券”、低价内销等方式返利给2500多户社员。“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产业链条长、融合层次深、经营能力强、路径模式新、联农带农紧,合作社在两端,广大农民在中间,这种社会化服务模式有利于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陈建光点评。

《农民日报》(2022年11月28日 第3版)

责任编辑:刘思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