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文学艺术 » 正文

跟着诗仙李白,识得庐山真面目

发布日期:2023-03-16  来源:中国语言文字  浏览次数:1044
核心提示:跟着诗仙李白,识得庐山真面目读苏轼的《题西林壁》,我们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到山外看山得理趣。但我们光顾着思考人生,却还是不知道庐山究竟是什么样子。好在,我们可以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找到答案。毕竟,评价庐山,五度到此、为其写下四十多首诗篇的李白显然更有发言权。造化多伟力,谪仙能绘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当山水并肩完成一处壮美的瀑布

跟着诗仙李白,识得庐山真面目


读苏轼的《题西林壁》,我们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到山外看山得理趣。但我们光顾着思考人生,却还是不知道庐山究竟是什么样子。好在,我们可以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找到答案。毕竟,评价庐山,五度到此、为其写下四十多首诗篇的李白显然更有发言权。

造化多伟力,谪仙能绘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当山水并肩完成一处壮美的瀑布景观,那必是天作之合,并且会毫无疑问地成为游览的中心、描摹的焦点。就连遍访名山的谪仙人李白也不能免俗。

“香炉瀑布遥相望”(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为了一览庐山瀑布的全貌,李白一步一步登上对面的香炉峰,像赴一场神圣的朝拜典礼。日光下的山间云雾,也染上了祥瑞的紫色。

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借香炉峰之名,将自然与人文不着痕迹地结合起来。让读者不禁相信,在这样超然世外的仙家福地,任何奇幻的景象都可能存在,任何惊人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点题,后三字白描。看似平平无奇,却与第一句形成了一组动静的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静静伫立,李白却非要用山岚的升腾让它动起来;而瀑布飞泻翻腾、声如奔雷,李白又用一个“挂”字让它安静下来,让人无端想到谢眺那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欣赏谢眺,也喜欢他以锦缎喻江水的诗句。但很显然,天才如李白,才不会满足于仅仅将山峰比喻成袅袅升烟的香炉,将瀑布比喻成悬挂着的锦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想在长天外,笔落河汉前

香炉能有多大?锦缎能有多长?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仿佛将巨大的景观,微缩进咫尺画卷;紧接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骤然将一切无限放大延伸,诚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但是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谁让这里是紫气萦绕、超然世外的“仙家福地”?莽莽群山中大河如白练倒挂、日光照耀下飞溅的水花晶莹闪亮,恰如夜空中的皎皎河汉。

“飞流”,写瀑布顶端,水流冲出悬崖、凌空喷涌;“直下”,写瀑布动态,迅猛极速,势不可当;“三千尺”已是极力夸张,但和“银河落九天”相比,就成了铺垫。

独得庐山水,冠绝百家诗

其实,《望庐山瀑布》有两首,体裁不同,内容却多有重合。因此我们熟悉的这首,看上去更像是另一首的精华版: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这首诗很长,长到大部分人可能没有耐心读完。好在惊才绝艳的李白,贴心地将其浓缩为短短28个字,也将庐山的奇伟秀丽深深印刻在世人心上。

庐山瀑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亦多歌咏庐山,但与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相比,也都黯然失色了。比如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气魄也算不小:

虚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可苏轼一针见血,《戏徐凝瀑布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说徐凝这首诗是庐山瀑布也难洗的“恶诗”。不过,东坡先生自己也拒绝与李白正面对抗,只在《题西林壁》中绕路说禅,“以理服人”。

李白只不过是太爱庐山,为它写诗,让更多的人也爱上这里、来到这里。他肯定也没想到,后世之人慕名前来,提笔吟咏时,发现自己与李白之间,差了一个苏轼、一万个徐凝。

来源:中华经典资源库

责任编辑:李东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