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美丽中国 » 正文

新疆伊吾:瓜果飘香铺就天山“甜蜜路” 追新逐绿筑起西部“生态城”

发布日期:2023-07-23  来源:央广网  浏览次数:376
核心提示:“你看这长势,这100多亩瓜,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淖毛湖镇种植户周茹刚,正在瓜地中忙着为晚熟哈密瓜垫瓜、包瓜,为即将到来的新季哈密瓜上市做着准备。伊吾县淖毛湖镇是新疆晚熟哈密瓜的主要种植区之一,充足的光照、干燥的气候加上昼夜温差大,使得这里的哈密瓜甜美香脆。同样甜美的,还有许许多多尝到了特色产业甜头的“周茹

“你看这长势,这100多亩瓜,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淖毛湖镇种植户周茹刚,正在瓜地中忙着为晚熟哈密瓜垫瓜、包瓜,为即将到来的新季哈密瓜上市做着准备。

伊吾县淖毛湖镇是新疆晚熟哈密瓜的主要种植区之一,充足的光照、干燥的气候加上昼夜温差大,使得这里的哈密瓜甜美香脆。

同样甜美的,还有许许多多尝到了特色产业甜头的“周茹刚”们红红火火的日子。2022年,伊吾5万余亩哈密瓜丰产丰收,实现销售总额2.3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这一年,伊吾交出了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亮眼“成绩单”。

俯瞰伊吾县城。(央广网发 刘亚辉 摄)

如今的伊吾,特色产业搞得旺,增收致富方式多,农旅融合村景美,能源转型加速跑。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伊吾这座西部小县,正蹄疾步稳,奋勇争先。

可“甜”可“酸”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仲夏时节,天山脚下的广袤田间郁郁葱葱,一排排瓜果长势喜人。

52岁的周茹刚种植晚熟哈密瓜已有20余年,种植面积从当初试种的10余亩发展到如今的100余亩。今年,周茹刚早早购置的数十吨农家肥和多种有机肥料派上了大用场,土地“营养”足,瓜的长势特别好。

晚熟哈密瓜生长时节,沃野千里绿意浓。(央广网发 刘亚辉 摄)

“1993年,我们西坎尔村种植的哈密瓜仅有120亩,随着淖毛湖哈密瓜品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村民们都改种了哈密瓜。现在我种植的晚熟哈密瓜,去掉成本,每亩地约有2000元的收入。”周茹刚说。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得伊吾出产的哈密瓜香甜可口,因淖毛湖的哈密瓜比一般哈密瓜成熟期晚近一个月,错峰上市使得这里晚熟哈密瓜走俏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淖毛湖镇西坎尔村率先开始试种晚熟哈密瓜,当年就收获了很高的经济效益。20多年来,随着品牌效应的日益凸显,当地晚熟哈密瓜的种植规模也从几百亩逐渐发展到现在的5万余亩。

有品质才能赢得效益。2015年起,伊吾引导农民利用科学化种植方式,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按照选优品种、优化种植技术、提升品质的思路,结合自身农业发展实际,推行标准化、绿色化栽培,推进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让晚熟哈密瓜的品质逐年提升。

哈密瓜田里,工人正在采摘哈密瓜。(央广网发 刘亚辉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伊吾挖掘生态和资源优势,聚力打造可“甜”也可“酸”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与闻名遐迩的哈密瓜不同,味道颇酸的沙棘果曾是“昔日枝头无人采”的寻常小果。如今,通过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沙棘汁等一批深加工产品让这一小果敲开了各地市场的大门。

2022年12月,伊吾沙棘通过新疆农业气象台气候品质认证授牌,这是哈密市完成的首个气候品质认证产品。新疆华创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连荣说:“2022年,沙棘行业迎来了发展风口,我们的沙棘汁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今年公司还将推出沙棘粉、沙棘油等产品,进一步完善沙棘深加工产业链。”

伊吾盐池镇村民正在采摘沙棘果。(央广网发 刘亚辉 摄)

在发展沙棘过程中,伊吾还探索以种植沙棘为主,以骆驼、野山杏等为辅的“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政府+种植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同时,通过定期组织村民学习种植技术,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当地瓜果质量不断提升。今年伊吾全县林果业总种植面积3.33万余亩,其中沙棘达1.6万亩。

特色产业不仅甜了生活,也美了乡村。

今年4月,伊吾县苇子峡乡的4000余亩野山杏花开怒放,胭脂万点。以花为媒,苇子峡举办第五届伊吾县杏花节,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此踏青游玩。当地农牧民借助乡村旅游的热度,摆摊出售农副特产,销售额超过50万元。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游客们有了看头和玩头,农牧民们的好生活更有了盼头。

产业转型提质 人口小县的“领跑”密码

伊吾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部边缘,户籍人口仅有2万多人,常住人口约5万人。就是这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县”,却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一路“领跑”。

大自然给予了伊吾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淖毛湖矿区,煤炭储量大、易开采,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粉、高发热量的特点,焦油产率在10%以上,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罕有的富油煤种。

伊吾一家煤炭深加工企业外景。(央广网发 刘亚辉 摄)

资源优势却并不代表着产业优势。长期以来,在“挖了卖、卖了挖”中循环往复的伊吾,经济优势并不突出。

2008年,大学刚毕业的吕元帅来到淖毛湖镇,参与企业建设。彼时,这里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只有一辆辆运输原煤的车辆不时路过。

当年,吕元帅和同事们在戈壁滩种上了树,建起了工厂和生活区。随着吕元帅所在煤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企业工程部副部长,伊吾的经济也在悄然变化着。从最初的出售原煤,到后来的煤炭深加工,再到生产出甲醇等化工原料,煤炭资源在得到高效利用的同时,当地的GDP从2008年首次突破10亿元,到2021年迈上100亿大关、2022年突破200亿,完成“三级跳”。

变化巨大的,还有吕元帅眼中曾经荒凉的大戈壁。如今,伊吾县工业园在这里拔地而起,煤制甲醇、煤焦油、乙二醇等20余种年产万吨以上的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一块煤在这里变化出更多可能。

“本地的煤炭资源,富含油气,煤化工产业中荒煤气以前一直是对空排放,产生的污染和能耗相对比较高,我们通过打造循环产业链,将煤的每一个有效成分进行综合利用。如今,我们将荒煤气输送到电厂进行燃烧发电,解决了以前对空排放的高污染、高耗能的现状。”伊吾疆纳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晋生说。

伊吾疆纳中控室内,各厂区生产状况一目了然。(央广网发 刘亚辉 摄)

无独有偶。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甲醇和液化天然气为主的现代化工企业,近些年,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计划今年年底可达产的企业荒煤气综合利用年产40万吨乙二醇项目,以已建成年产1000万吨煤炭分级提质综合利用项目副产荒煤气为原料,预计每年可直接减排二氧化碳62.8万吨、二氧化硫560吨,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将就近销售给园区下游深加工企业。

“新”“绿”并进,转型发展。近年来,伊吾县工业园区积极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遵循“废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思路,积极建设绿色园区,培养起了一批绿色循环发展的重点企业,也吸引一批发展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落户伊吾。

截至目前,伊吾县工业园区入驻各类企业58家,带动就业约1.7万人,已形成了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和煤制甲醇两条主导产业链。

位于伊吾的哈密熔盐塔式50兆瓦光热发电站。(央广网发 刘亚辉 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千百亿’园区规划中的20个百亿级园区之一就有伊吾。我们将牢牢把握资源禀赋优势,以现代煤化工产业为主导,不断建强产业链,加快产业升级,加强现代化产业集群建设,持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伊吾县委书记李光泽说。

今年一季度,伊吾实现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5%,地方财政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42.26%,如期取得“开门红”。

向绿发展 擦亮“高颜值”生态底色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仅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老百姓的生活也在悄然改变着。

晨光之中,在伊吾盐池镇阔拉村喀尔里克冰川下的吾合塔里草场,牧民乌兹给别克·依克然木早早地来到草场放牧。

乌兹给别克·依克然木养了200余只羊和30头牛,每年的收入有6万余元。“以前人们都在这放牧,草都没有了。现在我们分片放牧,草场也是按季节进行划区轮牧,草多了,牛羊长得特别好。”乌兹给别克·依克然木说。

乌兹给别克·依克然木正在吾合塔里草场放牧。(央广网发 刘亚辉 摄)

喀尔里克冰川位于哈密境内,它形成的流域穿过辽阔的沃野,缓缓地流向了天山南北大片肥沃的土地,是哈密人的生命源泉,也是赖以生存的资源。

盛夏的喀尔里克冰川被丰茂的青草环绕,满眼深深浅浅的绿。可在几年前,这里却是黄土裸露,植被稀疏,甚至在冰川之上也出现了小溪。乌兹给别克·依克然木告诉记者,当地牧民祖祖辈辈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随着牛羊数量的增加,草场逐渐过载,植被也开始退化,到后来牧民家中只见牛羊,不见收入。

“该停的停下来”,让广袤草原“休养生息”。近年来,伊吾把保护草原作为全县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实现县、乡、村林长组织体系全覆盖。同时,伊吾还结合公益林管护项目的实施,与管护员签订管护合同,组织管护员深入禁牧区,查看林木长势情况,防止火种进山和破坏生态环境等情况发生,持之以恒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喀尔里克冰川周边的57.2万亩退化草原,自围栏封育4年来,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围栏内植被盖度稳定在90%以上,封育区内鲜草产量是封育区外的248%,实现了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冰山保护取得初步成效。

随着生态环境逐步向好,越来越多的“新邻居”搬到了这里。在伊吾县摄影家协会会员艾力·白克其的镜头里,冰川、河谷、草原和林带中,经常可以看见狐狸、狼等野生动物。“现在我们拍摄幻彩湖、乃楞格尔草原、胡杨林时,可以看见很多的野生动物,栖息的小鸟也越来越多了。”

伊吾胡杨林生态景区。(央广网发 刘亚辉 摄)

“生态环境不断还绿、增绿,生态文明建设正在逐步融入伊吾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哈密市生态环境局伊吾县分局副局长吴明明说。

生态是最大财富。多年来,伊吾将绿色作为最鲜明的底色,以绿色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挥自然生态优势,着眼全域旅游,在“旅游+”“文化+”上做文章,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伊吾幻彩湖景区,一泓碧水在蓝天丽日下如同镶嵌在草原上的一枚宝石。幻彩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伊吾实施生态治理工程的成果。依托于幻彩湖独特的自然条件,盐池镇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也带动了周边村农牧民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和民宿客栈等项目,激发盐池辖区等周边群众的内生动力,让更多村民参与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去。

如今,幻彩湖生态恢复,产业振兴。驼奶厂、沙棘厂、菌菇大棚等接连投产;餐饮业、养殖业、种植业等乡村产业红红火火。

伊吾盐池镇幻彩湖景区,游人如织。(央广网发 刘亚辉 摄)

“草多了,环境好了,大美景致显露出来,游客也越来越多。”幻彩湖畔盐池镇鸿福饭庄店主王德刚说,幻彩湖边牧草好,盐池羊肉很出名,“这两年幻彩湖旅游景区大火,我们的生意好得很”。

据伊吾全域旅游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伊吾县累计共接待国内游客66.28万人次,同比增长42.5%;实现旅游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66.3%。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地处新疆的东大门,伊吾这座“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林在景中、人在画中”西部小城,正以生态的“高颜值”、发展的“好气质”,打造着新疆独具特色的“迎客厅”。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统筹:陶玉德

见习记者:姜茸

编审:宗韶峰 胡苗苗

责任编辑:李艳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