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态环保 » 正文

三江源国家公园:从“人兽冲突”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布日期:2023-08-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耿学清  浏览次数:206
核心提示:“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之后生态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但是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人兽矛盾’。”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这一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三江源国家公园于2016年3月试点建设、2021年10月正式设立,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

“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之后生态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但是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人兽矛盾’。”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这一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三江源国家公园于2016年3月试点建设、2021年10月正式设立,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人兽冲突调查研究”“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草场补偿”等难题列入重点调研选题,探寻牧民如何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与动物和谐共存。

“‘人兽冲突’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全球性问题,已成为全球生态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湘国坦言,由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世界上食物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大型食肉动物分布较广的区域,“人兽冲突”较为突出,他们希望通过自身探索,为其他同类地区在减轻或缓解人兽冲突造成损失方面提供可供借鉴的“三江源经验”。

为了调研“人兽冲突”现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研组近日到“长江源头第一乡”索加乡、雪豹分布最广的昂赛乡走访,与牧民、乡政府工作人员、森林公安座谈,实地调研被棕熊破坏的“冬窝子”(牧民冬季定居点——记者注)。

“这些地方生态保护得最好,也是野生动物和牧民最易发生争端的地区。”陪同调研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立军告诉记者,索加乡频频“熊出没”,昂赛乡近年监测到99只雪豹、17只金钱豹。而国家公园并非“无人区”,在19.07万平方公里的园区内,生活着牧业人口11.42万人。

“在牧区的‘人兽冲突’中,对人伤害最严重的动物是棕熊。”孙立军说,他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名牧民近日发给他的一些“棕熊闯家”视频。视频里一头成年棕熊带着两头幼年棕熊在牧民的房屋中翻找食物,成年熊直立时和人一样高,棕熊离开时还咬死了在门外咆哮的藏獒。

棕熊在动物中智商较高,与牧民“斗争经验”丰富。索加乡的牧民和干部反映,当地的“防熊示范户”曾尝试过用铁皮围挡阻止棕熊进入,但棕熊一爪子就能拉开铁皮;玛多县的牧民用钉板设置隔离带,棕熊挖洞钻进屋或爬到房顶上进屋……

参与调研的动物学家介绍,当动物很轻松地获得食物时,就不会下大功夫通过其他方式再寻找食物。棕熊闯入“冬窝子”也正是如此。三江源的牧民有四季轮牧的习惯,从“冬窝子”转场到夏季牧场时,会将酥油、色拉油、面、糖留在“冬窝子”。棕熊循味而来,在人类社会获取食物比从大自然中“简单得多”,而且都是高热量食物。

不仅是大型食肉动物,随着生态系统持续好转,食草动物的增加也带来新的问题。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统计,三江源草地植被覆盖率达到了69.48%,闻名世界的代表性物种藏羚羊从保护初期的不足两万只如今增长到7万只左右,藏野驴也增长到3.6万只左右。食草类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侵占了有限的牧草资源,出现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草场的问题,给牧民带来经济损失。

调研团队首先达成的共识是,应客观地认识“人兽冲突”。孙立军解释说,“人兽冲突”是翻译过来的词汇,“听起来人和野生动物矛盾激烈”,实质上指的是“野生动物对人、人类财产造成的一种伤害或损失”。他表示,这种矛盾是人类出现后长期存在的,专家的观点是“永远无法杜绝”,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平衡的过程,“要么就把那些野生动物‘全杀死’,要么人类全搬出来”,但即使人类搬离之后动物还是会靠近更外围的人类,“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是相对的”,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在索加乡,调研团队专门前去看了去年设置的20座“移动防熊屋”的效果,这是近年的技防举措之一。

“移动防熊屋”是带有轮胎的铁皮屋,屋底离地面1米左右,窗户在晚上也可以用铁皮封上,并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探照灯,牧民在最易发生危险的转场期间可以拖上防熊屋,如果遇到“熊出没”,可进屋避险。

索加乡的牧民向调研人员反映“移动防熊屋”效果很好,缺点是没有制动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认为,如再加装制动系统成本将上升,局里计划为每个村庄配备一台吊车,由牧民负责运营,在转场期间托运“移动防熊屋”。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主责主业是生态保护,而单纯依靠管理局各园区的人力很难实现全覆盖。在试点建立期间,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园区内共有超过1.7万名牧民持证上岗,成为拿工资的生态管护员,负责捡拾垃圾、巡护山水、保护野生动植物。

在调研中,调研组发现生态管护员的作用近年来更为凸显。以防熊为例,生态管护员与国家公园管理部门、乡政府等机构工作人员,向牧民宣传防熊知识,同时劝导牧民不要存放垃圾、不要在“冬窝子”存放食物。

在黄河源园区,3142名生态管护员进一步转化为网络管理员,承担生态管护、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神文明建设6项职能,最大化发挥生态管护员的作用,推进牧民从“单一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过渡,开启了藏区社会治理新模式。

为了向遭受野生动物侵害的牧民提供帮扶,青海省印发《青海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保险赔偿试点方案》。上个月,相关保险公司宣布继续向三江源国家公园捐赠生态管护员意外伤害保险,并将保费由每人32元提高到48元,加上财政配套的96元,生态管护员年保费将达到每人144元。在保持每人两万元意外医疗保险不变的同时,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最多可达50万元,比过去增加了20万元。

有人曾提出对三江源野生动物进行“有偿狩猎”,以控制野生动物数量。孙立军说,目前三江源野生动物种群远未恢复,现在野生动物季节性聚集和牧民的季节性放牧存在矛盾,相信随着多方合力,一定可以找到人与自然的最佳平衡点,“三江源足够大,容得下万千生灵”。

责任编辑:齐琪 董志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