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态环保 » 正文

绿映“幸福河” 共唱“幸福歌”——我国着力构建沿黄生态廊道

发布日期:2023-09-23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武岳 任玮 王朋 吴刚  浏览次数:227
核心提示: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自青藏高原奔涌而下,蜿蜒穿过山脉与盆地,流淌过平原和丘陵,黄河孕育了中华大地古老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黄河两岸,各地为保护黄河生态作出的努力处处可见。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黄河流域协同保护、共建沿黄生态廊道成为共识。黄河成为惠及广大民众的“幸福河”。生态优先黄河入海口处,壮观的河海交汇景象铺展开来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自青藏高原奔涌而下,蜿蜒穿过山脉与盆地,流淌过平原和丘陵,黄河孕育了中华大地古老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在黄河两岸,各地为保护黄河生态作出的努力处处可见。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黄河流域协同保护、共建沿黄生态廊道成为共识。黄河成为惠及广大民众的“幸福河”。

生态优先

黄河入海口处,壮观的河海交汇景象铺展开来,一条黄绿相间的“飘带”,把河水与海水分成两半,河黄海清,泾渭分明。

大河息壤,百鸟翔集。近年来,经过持续不断的生态修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数量持续增加,每年有600多万只鸟儿在这里迁徙、越冬、繁殖,被称为“鸟类国际机场”。

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黄河汇入渤海,形成独特景观。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古人对黄河的无奈叹息,也饱含无尽期盼。新中国成立以来,沿黄各地加强水利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出台,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日见成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迎来新篇章。

驱车行进在宁夏银川的滨河水系沿岸,黄河岸边大大小小的湿地组成一幅美丽生态画卷。银川市串联入黄湿地8处,截流9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汇入其中。通过科学种植芦苇、菖蒲、睡莲、荷花等植物,并投放鱼虾贝类等水生动物,滨河水系构建起完整的湿地生态净化系统。

“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入黄排水沟水质全部达标。”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吕金虎说,滨河水系不仅成为生态长廊,还形成“净化器”,有效保护黄河水生态环境。

生态优先的理念,如今贯穿于黄河沿线各地。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自2019年8月以来,甘肃省兰州市大力实施国土绿化,积极开展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和保护,目前累计完成营造林41.9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8.6万亩,城市绿地新增改造392.36公顷。

“兰州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兰州市林业局一级调研员张守琪说,当地造林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但一直坚持合理运用集水、节水造林技术,持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生态共治

在银川市,有一个专门“变废为宝”的工厂——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固体废料经过多道生产工序,最终变为绿色环保新型建材。而固体废料的来源则是紧邻工厂的“产废大户”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据项目建设负责人吴玉华介绍,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料,还高效利用热电厂余热,最终产品中也不含有害物质。

黄河之滨,绿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进展顺利,产业链创新协同迈出坚定步伐。这不仅为沿黄生态廊道构建贡献力量,也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注脚。

黄河流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腾格里沙漠边缘。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黄河下游,新晋“网红城市”山东淄博的市政府办公楼屋顶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电板整齐排列。“利用闲置屋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铺设光伏板,年均发电量约4.95万千瓦时,25年可节省标准煤约39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42吨,减少碳粉尘329吨。”负责该项目的山东齐盛佳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黄川说。

越来越多力量参与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近年来,河南省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职能,通过开展妨碍河道行洪专项监督活动,依法推动525个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加大对非法采砂、矿山治理、违法养殖等危害黄河生态突出问题的办案力度,助力解决农村生活垃圾乱堆、农业面源污染等多种问题。

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推动环境保护、构建沿黄生态廊道,从来都不是少数部门的工作。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协力推进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生态惠民

日益完善的沿黄生态廊道,如今正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黄昏时分,黄河南岸,河南郑州北部的马渡下延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大家掏出手机争相拍摄“长河落日”的景色。

郑州市委常委、金水区委书记张红伟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以保留乡村历史文化、留住乡愁为宗旨,打造“三产融合共生”的未来乡村实验区,吸引游客的同时,村民也迎来新生活。

图为黄河三门峡段风光。(受访者供图)

银川市贺兰县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里稻秧摇曳。稻渔综合种养田利用鱼粪给水稻提供养分,水稻、鱼虾、螃蟹、田螺等和谐共生,形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目前该园区年均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一亩地流转费加二次分红一年可得900多元,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在观光园打工,一年还能增收2至3万元。

沿黄生态廊道的构建,也激发出广大民众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黄河一级支流洮河岸边秋景宜人。岸边的柳林镇奤盖村,砖木结构的藏式民居依山傍水,干净整洁的村庄与碧水蓝天遥相呼应。

奤盖,藏语意为“大鹏”。如今村民正朝着村美、民富、业兴的美好愿景前行,展现出“风鹏正举”的新姿态。(记者张武岳 任玮 王朋 吴刚)

责任编辑:杨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