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发布日期:2023-11-09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安璐 曹云 黄山 孔祥瑞 刘泽英  浏览次数:216
核心提示:11月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作特邀报告,对《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3〕1375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行政策解读。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为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有效解决

11月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作特邀报告,对《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3〕1375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行政策解读。

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为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是竹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最新举措,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支撑。

为深入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加快推进“以竹代塑”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印发《行动计划》,聚焦当前“以竹代塑”产业规模偏小、产量较低、成本较高、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部署了七大行动。

一是科技创新提升行动。针对目前竹产业创新突破和技术转化方面相对滞后等问题,《行动计划》提出组织“以竹代塑”相关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关,加强“以竹代塑”产品深度研发,优化产品工艺流程,提高竹林采伐、运输、加工机械化水平,丰富“以竹代塑”新技术、新产品。

二是产业生态培育行动。针对目前“以竹代塑”规模化发展水平低、集约化经营不足、产业协调不够等问题,《行动计划》提出鼓励主要竹产区因地制宜拓展“原料、加工、产品、营销”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速“以竹代塑”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鼓励发展竹产业循环经济,推行全竹利用产业模式。

三是产销对接促进行动。针对目前“以竹代塑”优质产品不多、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行动计划》提出依托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活动,搭建对话交流平台,推动政企合作和产学互动,积极培育竹产品绿色消费市场。

四是重点场景替代行动。针对目前竹产品替代塑料产品的整体比例不高、替代产品不明确等问题,《行动计划》提出统筹“以竹代塑”产品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精准识别替代场景、开展替代系统、提升替代比例,扩大日用、文旅等领域竹产品使用量,并探索更多管用实用好用的替代场景。

五是特色地区引领行动。针对目前“以竹代塑”地区发展不平衡、示范效应不明显等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在全国选择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5至10个“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优先当地重点领域,探索替代效果好、市场潜力大、公众易接受的“以竹代塑”产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模式。

六是社会宣传引导行动。针对目前“以竹代塑”理念普及范围不广、消费者对竹产品认识不深等问题,《行动计划》提出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以竹代塑”产品的优良特性,普及不规范使用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知识,引导公众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和购买。

七是国际交流合作行动。针对目前“以竹代塑”国际影响力不强等问题,《行动计划》提出携手国际竹藤组织,鼓励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创立国际品牌,依托技术、设备、工艺和人才优势,支持竹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发展“以竹代塑”产业,研发生产相应产品,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体现我国在世界气候变化行动中的责任担当。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行动计划》有效落实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推动“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以竹代塑”将为我国塑料垃圾源头减量作出重要贡献,也将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强大中国智慧。(记者安璐 曹云 黄山 孔祥瑞 刘泽英)

责任编辑:杨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