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王秀英:中草药包“香”遍大江南北 非遗技艺“绣”出幸福生活

发布日期:2021-06-28  浏览次数:558
核心提示:王秀英老人在江苏潘安湖景区为游客传授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香包制作技艺七一前夕,记者走进江苏徐州贾汪马庄村巾帼手工加工点王秀英工作室,一股淡淡的中草药香味弥漫四周,工作室内挂着葫芦样、心形、瓶状等各式各样的中药香包。在这琳琅满目的香包中,最抓人眼球的还是一只圆形红色香包,上面绣着我爱你中国五个金灿灿的大
 

王秀英老人在江苏潘安湖景区为游客传授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香包制作技艺

 

“七一”前夕,记者走进江苏徐州贾汪马庄村巾帼手工加工点——王秀英工作室,一股淡淡的中草药香味弥漫四周,工作室内挂着葫芦样、心形、瓶状等各式各样的中药香包。在这琳琅满目的香包中,最抓人眼球的还是一只圆形红色香包,上面绣着“我爱你中国”五个金灿灿的大字。“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我献给党的一片心意。”83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省级传承人王秀英喜气洋洋地说。

 

总书记“点赞” 全家人备受鼓舞

 

说起2017年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她的中药香包工作室参观,夸她的香包做工精致,并坚持买了个香包给她捧场,王秀英老人依然激动不已,“这几年,我们徐州香包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品牌意识越来越强,游客络绎不绝,香包供不应求。”

 

总书记的“点赞”令王秀英一家备受鼓舞。在王秀英的劝说下,儿子、儿媳和三个女儿都辞了职,跟着母亲传承香包技艺。

 

当时,儿子孙建已在徐州某单位做了8年的主调音师,儿媳张世美则是一名音乐教师,夫妻二人在音乐之路上有着不错的发展,但在母亲的召唤下,两人转变了发展方向。张世美还参加了文化部、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王秀英的大女儿做旗袍生意,二女儿孙卓贞是一名画家,她们都纷纷转投中药香包设计制作,加入母亲王秀英的事业中来,助力中药香包的传承发展。

 

王秀英的孙女孙歌尧毕业于大连艺术学院,目前她也跟着奶奶王秀英学习香包制作以及苏北地区独有的刺绣技艺,同时还跟随“中国发绣第一人”周莹华老师学习苏州发绣,不断拓展自己的技能。作为徐州香包的第五代传承人,孙歌尧希望:“能尽己所能,把发绣、刺绣和香包文化结合起来,创新开发更多更精致的香包新品种,把香包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为挽救和保护民间香包技艺,传承和发扬民间香包文化,实现对民间艺术遗产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传承,2018年王秀英一家成立了王秀英香包传习所。传习所里有产品制作区、展示区、销售区和体验区,既能让游客看到手工香包制作的全部流程,更能亲身学习体验,这样不仅增加了吸引力,也更活化了非遗技艺的传承。除了实体店铺,现在也通过网络平台在线销售。“传习所集实物性、开放性与研究性于一体,传习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保护、抢救传统民间香包技艺,更重要的是激活、再生传统民间香包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传统。”王秀英说。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和激励下,王秀英一家又开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系列产品,将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响亮号召通过小香包传遍四方。“其实,这也是时刻提醒自己要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带着村民致富,为社会作贡献。”王秀英说。

 

王秀英一家讲究原材料的质量,用心研究香包技艺,设计出了“真棒”系列香包。王秀英介绍,香包工艺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定型,尺寸不同,定型难度也有差别。“我们全家人合力研发,目前,已经掌握了香包定型的核心技艺,能够制作出直径达数米的大型号香包。”王秀英自豪地说,他们还在传统基础上研发出了独家秘方,用不同量的艾叶、薄荷、白芷等二十多种中药材进行适当配比,制作出了可以抵抗病毒、驱除蚊虫、防治感冒以及预防手足口病等不同功效的中药香包。

 

“香包文化大院”让小香包变成大产业

 

近年来,因为王秀英老人的带动引领,贾汪区将香包产业提升为全区富民大产业的战略高度,将小香包变成百姓致富的“金荷包”,规划建设了马庄香包文化大院、香包博物馆、马庄文创综合体、香包文化产业园,建立香包网络销售平台,吸收有想法、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人加入香包产业队伍,使马庄香包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贾汪区各地也相继成立香包合作社、香包工作室,开办香包技能培训班,邀请非遗传承人讲授香包构思画图、如何剪小样、挑选布料等技巧,王秀英自然当仁不让,奔走在各个传承点之间,忙得不亦乐乎。

 

王秀英既是制作中药香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员。虽然年逾八十,但王秀英仍然干劲十足,在教授现场,她会亲手把自己多年制作香包的手艺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前来观摩学习的人们,认真耐心、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示范,希望他们都能够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更远、更广的领域。“现在,我们的香包文化大院已经建起来了,好多原本就会缝香包的村民,送完孩子上学或是农闲的时候,都会来香包大院里缝香包,一个是打发时间,再一个还能贴补家用。”王秀英说,马庄村的徐州香包全部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手艺人亲手缝制。“别人要学的话可以来学,但新手缝的我们一般不会出售,还是要确保香包的质量,不求数量。”

 

“十指飞线,妙手绣出香帏佩;卅元传情,佳话镌留金马庄”,这是2018年落成的马庄香包博物馆大门前的一副对联,生动诠释了徐州香包的传承、发扬、创新。在“王秀英们”的带领、传承、弘扬下,徐州香包已不再是地方民俗工艺品,而成为马庄乃至整个贾汪区的富民产业。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海外订单应接不暇,再加上村里电商平台的扶持,目前徐州香包产品已远销巴拿马、菲律宾、英国、加拿大、日本、荷兰、芬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徐州香包产业带动贾汪区就业者达千人,不少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返乡加入香包制作队伍,自2018年起,马庄香包年产值超千万元,香包从业者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左右。

 

“走出去”“请进来” 马庄香包香飘世界

 

近年来,王秀英老人志气更旺、劲头更足,既“走出去”,又“请进来”,不遗余力地积极宣传推广徐州香包文化。“我缝香包也算缝了一辈子,从十几岁开始,一直缝到现在,总书记夸我的香包做工精致。在上海文博会,参展的客商都夸咱香包好,我必须再加一把劲,把香包缝向全世界。”王秀英自豪地说。

 

她先后参加了苏韵汉风·徐州民间手工艺(非遗)展、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2019年7月,以“世园真棒”命名的马庄“真棒”香包走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向世界各国来宾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马庄香包“香”飘世界。

 

在王秀英香包传习所里,不仅免费教授游客制作香包,还吸引了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的留学生慕名前来。“他们也可以成为文化使者,把在中国学习制作的中药香包寄回自己的国家,送给亲友,把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王秀英骄傲地说。

 

此外,王秀英还参加了徐州香包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走到孩子们身边传播香包文化。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马庄香包工作室赶制了3000余个“防感辟秽”香包驰援湖北,把马庄香包工作室的大爱精神和责任担当融进小小的香包之中,用最温情的方式回馈社会。

 

在孙女孙歌尧的张罗下,王秀英工作室与时俱进、紧跟潮流,结合现代年轻人喜爱的流行元素和审美趋势,开发了多款样式新颖、造型精巧的手机挂件香包,以及耳钉和项链等,深受年轻人追捧。去年,工作室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推出的“把非遗带回家”专场带货直播节目,直播当晚,王秀英“真棒”香包圈粉无数,1000个产品一上架就被抢光,充分展现出古老非遗产品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

 

香包“真棒”,贾汪真旺。王秀英的小小香包“香”遍大江南北,也“绣”出了马庄人的幸福小康生活。(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