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郭素萍:坚守“太行愚公”助农致富的初心

发布日期:2021-03-15  浏览次数:521
核心提示:20世纪80年代初,李保国在大学毕业留校后开始着手山区综合治理研究,扎根太行山区35年,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多万名农民脱贫致富。2016年4月10日,李保国因病去世。习近平总书记称他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去世后,他的妻子、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
 

 

20世纪80年代初,李保国在大学毕业留校后开始着手山区综合治理研究,扎根太行山区35年,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多万名农民脱贫致富。2016年4月10日,李保国因病去世。习近平总书记称他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去世后,他的妻子、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和30多名科技工作者组成团队,继续活跃在太行山区,帮助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发展苹果产业使人均收入达到4万多元,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夫妻接力,为山里人蹚出致富路

 

1986年,“科技扶贫”措施提出,当时在太行山区扶贫的河北农业大学教师李保国、郭素萍夫妇响应号召,成为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30年的时间里,李保国夫妇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将秃山化为青山,带动10余万农民通过种植苹果等脱贫致富。

 

岗底村是个“苹果”村,村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苹果,但全村200亩耕地,人均不到三分地。另外,苹果树老龄化严重、病虫害也多,苹果的品质逐年下降,销售价格根本提不上去。为了提高苹果品质和产量,让乡亲们真正富裕起来,李保国有了“一年栽树、两年结果、三年丰产”的苹果重茬大苗建园构想。

 

一开始,岗底村村民对现代农业科技并不“买账”,为此,李保国与郭素萍筹集了5万元购买各种农资,带着村民种植苹果,学习果树剪枝、苹果套袋等环节。面对大家提出的请求,夫妻俩从不拒绝。

 

杨双奎是岗底村的技术能手,也是十里八乡的技术“大拿”,苹果重茬大苗建园的试验就选在他的1.6亩果园里进行。但是2016年,杨双奎刚刨了老树,栽上新树,李保国教授却走了。

 

 

郭素萍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丈夫惦念的果园“重生”。按照李保国生前的管理思路,郭素萍和杨双奎一起管理果园。三年后秋收,亩产2881.1公斤,这个数字给了郭素萍及众多在场的农业专家和乡亲极大的惊喜与鼓舞。郭素萍说:“这个产量比他生前设想的5000斤还高出一些,如果他在天有灵的话,也可以安息了。保国走了,我得继续干下去!我想告诉他,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杨双奎的230棵苹果树成了“摇钱树”,这样的示范效应不言而喻。“30亩地一头牛”,这是早年间岗底村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而如今,岗底人常说的一句话是,“30亩果园一座楼”。

 

“农民致富的脚步不停,我怎么能停下来”

 

如今,郭素萍在踏入苹果基地时,会下意识地说一句:“哎,到家了!”

 

李保国曾说,他一生最对不住的就是郭素萍和儿子,让他们受苦了。郭素萍却说:“让老百姓富裕了,比什么都幸福!”

 

李保国生前手机里存着400多个农民的电话,有农民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求助电话依然不断。最初,郭素萍没办理停机,就承担起电话解答工作。2016年下半年,李保国的电话号码注销后,她通过当地媒体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郭素萍说:“我想把这份心延续下去,也算是完成保国的心愿吧!”

 

“保国虽然走了,但是我们的团队还在,他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继续完成。”有时,郭素萍也会遇到回答不上来的问题。2020年,一名种植中药材的农民向她咨询:“药材地里能不能打除草剂?”郭素萍说:“如果是苹果、核桃等相关问题,我都能解答。但是药材的问题,还真不清楚。”挂完电话,她咨询了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专家,给这位农民作了解答。

 

 

除了电话答疑,郭素萍将更多时间投入到田间对果农的现场指导上。河北内丘岗底、临城绿岭、滦州鸡冠山,还有江苏徐州、新疆若羌等地,都留下了她现场教学的脚步。

 

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郭素萍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农民增收离不开技术和人才。为此,郭素萍做了大量调研。她在调研中发现,基层急需的农林类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一方面农林类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度不高,另一方面基层和农村地区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郭素萍提出了关于实施农林类专业定向招生培养计划的建议。她说,面向农村地区开展农林类专业大学生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实现农林类专业人才本土化培养,是突破当前农村人才瓶颈制约的最有效办法。

 

前段时间,郭素萍到河北石家庄参加河北省两会,对于果农的求助电话,她只能抽空回复。“开完会,如果政策允许,我想马上去邢台,到田间地头指导果农。”郭素萍焦急地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等不得!”

 

“从河北保定开车到岗底村一般在4个小时左右。我大多时候是坐火车或者公共汽车过去,有时等车就要1个多小时,到村里需要六七个小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方便也不安全,我开始租车去,但是租车费让我很心疼。”有一次,郭素萍从邢台坐公交车到火车站,总是等不来公交车,上了车后又遇到交通堵塞,最后误了火车,“当时我就哭了,别人可能不理解这个人是怎么了,可我就觉得特别难受,我在心里对李保国说,以后我再也不想出现这种情况了。”

 

停不下来的郭素萍,很多时候连自己的身体健康都顾不上。1994年,郭素萍查出患有甲状腺瘤,做过手术,但是她记不住手术年份。“2019年我没顾上做体检,2020年我还是没有时间。”郭素萍说。好在上天眷顾,瘤子是良性的,唯一不舒服的是说话会受影响。

 

“做手术住院太耗费时间,种果树就跟养孩子一样,一会儿都放不下。”郭素萍说,如果因为自己稍一疏忽,导致农民受了损失,她会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会觉着对不起农民。“咱就是为农民服务的,就应该把这个事干好。”

 

 

近年来,郭素萍几乎每年都有超过300天在外出差。虽然今年63岁的她看起来依然精气神很足,但高血压和糖尿病其实已经让她有点力不从心。令郭素萍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她的团队,现在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已经拥有26支分队、122支小分队,服务河北全省。

 

“服务队的老师、同学和保国一样,不是一心想着在高水平刊物上多发论文,而是想为农民多做点事,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郭素萍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综合中国青年报、《中国人大》、中国之声

图片/郭素萍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