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调查研究 » 正文

山东泰安肥城市:壮大村集体经济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发布日期:2021-03-02  浏览次数:808
核心提示:近年来,山东泰安肥城市把增加村集体收入作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根和牵动农村基层党建的纲来抓,坚持抓乡带村,集聚资源、全域提升。全市村集体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迈出了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摄影:孙晓健组团推进 同台竞赛近年来,肥城市始终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各级党组织的一号工程,从抓班子带队伍
 近年来,山东泰安肥城市把增加村集体收入作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根”和牵动农村基层党建的“纲”来抓,坚持抓乡带村,集聚资源、全域提升。全市村集体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迈出了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摄影:孙晓健

 

组团推进 同台竞赛

 

近年来,肥城市始终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各级党组织的“一号工程”,从“抓班子带队伍,种菜栽树上项目”,到“强村固基,一增双促”,再到新一轮高水平村居集体经济壮大行动,年年不换主频道。

 

全市建立起市镇村“三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肥城市委抓好政策推动、资源整合,镇街帮助村级探索发展路子、策划增收项目,村级抓好项目实施、持续增收,用好各类资源,选准合适路子,承接发展项目,完成增收目标。

 

按照“真金白银抓增收”理念,肥城市出台一揽子政策文件,加大资金、项目保障力度。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经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用好考核“指挥棒”,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和镇街领导班子考核的硬指标,约谈排名靠后的镇街党(工)委书记。每年底,肥城市都根据发展层次、产业类型,让农村党组织书记分类“设台打擂”,评选100个发展集体经济进步村,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隆重表彰,市财政发放补助经费,促使基层党组织书记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时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

 

市级牵头,搭建工业发展、蔬菜种植、乡村旅游等10大村级增收产业组团,发改、农业、旅游等部门单位立足职能,牵头组团,成立专项指导组,逐村“把脉会诊”,帮助整理出增收路子869条,把关论证项目531个;肥城市委聚焦薄弱村转化提升,整合“强村固基”和涉农资金,194个扶持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提高5.2万元……如今在肥城,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摄影:孙晓健

 

摸清“家底” 正本清源

 

经过三年“三资”清理,肥城全市605个村居全部铺开清理,共清理合同32027份,核实集体资产33.95亿元,收回欠款3.43亿元,新清理旧宅基地、机动地、“四荒”地等资源9.69万亩,增加集体收入9797.03万元,村均16.36万元,扭住了集体增收的“牛鼻子”。

 

凭借地处“汶阳田”优势,汶阳镇浊前村引进优良品种,发展旱稻产业,2020年亩产达1400斤,亩均收入2400元,是传统粮食种植效益的2倍。此前这个村受制于“三资”管理混乱,集体土地流失多、集体经济薄弱,借助“三资”清理,村里重新丈量了土地,逐一登记造册,同时聘请专业会计事务所介入,审核村级账目和承包合同,共清理出应收欠款27万元,3.3亩废旧厂房1处,“四荒”地54.46亩,机动地54.17亩。摸清并充实了集体“三资”家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统计,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30万元。

 

潮泉镇张庄村过去是有名的穷山村,班子软弱涣散,年收入不足5万元。镇党委回请在外能人胡兴宝任支部书记,吸纳年轻干部进入“两委”班子,仅用一年时间,就清理出村内空闲地98亩,村外荒山600亩,又流转周边2个村土地1000亩。村里与山东世外潮泉文化旅游公司合作,引入工商资本,共建花海景观项目。通过收取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村集体年增收50余万元,昔日山岭薄地变成“世外桃源”。

 

2020年,肥城市已全部消除了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村。在全面完成市级验收的基础上,肥城市还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三资”清理“回头看”,紧盯农村集体“三资”不规范问题和前期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杜绝“一清了之”“一验了之”情况,确保“三资”清深清透、发现问题整改到位,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高质量运行。

 

摄影:王纪银

 

多渠引水 多元发展

 

肥城市将改革创新作为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推进人才、土地、资本等发展要素集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走融合发展之路,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有效解决“人散、地散、资金散”问题,村集体经济实现由“单一型”低层次推进到“多元化”高水平发展转变。

 

全市大力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05个村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市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累计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交易3895笔、交易额突破3亿元。同时大力推进土地规模集约化经营。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8.6万亩,土地流转率达48.3%。对“三无”薄弱村实行市镇兜底扶持,在中心村、镇街驻地或城区购置商铺等对外出租,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为解决村级发展“融资难”“资金散”问题,肥城市引导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推进村企抱团发展,发挥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作用,通过中心村、强村的辐射带动,集群作战,成立“产业联盟”,提高薄弱村资源利用率,实现共同发展。

 

村级延伸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条,以一产为基础,接“二”连“三”发展。肥城市还实施“品牌创塑”工程,大力做强肥城桃和有机蔬菜两大特色品牌,争创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名牌产品等,将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打出品牌、形成规模,增加村集体收入。引导在外能人回归、资金回流和项目回乡,全力支持第一书记帮助薄弱村抓党建促发展。广泛选育实用技术人才,组织评选桃都乡村之星。抓住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契机,2020年以来,肥城市开展“科技下乡”农业技术培训65期,累计培训15000余人次。

 

目前,肥城市已形成“一村一品”的生动局面,增收形式愈加多样,村集体经济逐渐形成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整体发展质量实现在泰安市高位“领跑”。

 

摄影:张博

 

夯实根基 强村富民

 

“2020年,村合作社共种植谷子800余亩,种植玉米1000余亩,从种植到收获不到4个月时间,毛收入共计300余万元,这是我们合作社的‘第一桶金’,通过这‘第一桶金’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和乡土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安临站镇站北头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勇说。

 

据了解,站北头合作社成立之前,村民土地分散,很难机械化作业,种植成本高。附近村民搬迁到站北头社区以后,原来的土地很难再回去进行种植。考虑到这一情况,站北头社区党总支“领办”成立合作社,村民将原来村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进行集中管理,土地连片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给村民增加收入。

 

数据显示,在肥城市建立的返乡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和乡村能人“人才库”中,担任村“两委”成员的有267人、支部书记75人。在培养支部书记、村集体经济发展“硬人抓”的基础上,支部领办合作社在肥城市开展得有声有色。

 

边院镇南仇村党支部一个月内组织召开8次会议,反复算账对比,统一群众思想,并邀请山东农业大学专家现场答疑解惑,整村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通过与山东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每年增收31.5万元。韩庄头村党支部依托“非遗”文化,领办豆制品专业合作社,党员杜尊生率先响应,带动12户作坊全部入社“抱团发展”,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配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质量,迅速壮大产业规模,村集体每年增收16万元。

 

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肥城市不仅实现了集体增收、群众共富,更把党组织和群众拧在了一起,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跟着支部有奔头”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

 

山东学习平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