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态环保 » 正文

荒山摇身变青山 河南石漠化防治正在进行时

发布日期:2020-06-21  浏览次数:870
核心提示: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连续几天来,记者跟随河南省林业局相关人士来到河南省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南阳,走进群山之中,走近丹江口水库,探访当地石漠化防治的成功实践,以及给当地的绿水青山所带来的生态效益。躺卧的大石头,侵蚀着珍稀的土壤。【现象】山体石漠化加剧水土流失 青山无奈成荒山林暗草惊风,
 

 

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连续几天来,记者跟随河南省林业局相关人士来到河南省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南阳,走进群山之中,走近丹江口水库,探访当地石漠化防治的成功实践,以及给当地的绿水青山所带来的生态效益。

 

躺卧的大石头,侵蚀着珍稀的土壤。

 

【现象】山体石漠化加剧水土流失 青山无奈成荒山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的这首经典五绝,讲述的是飞将军将白石误看成猛虎的故事。

 

而在南阳市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周边的群山之上,类似的故事却引出来石漠化的严峻问题。6月15日下午,淅川县马蹬镇邢沟村外的山体上,白石遍布,姿态不一,石头多,土壤少,土地贫瘠,植被稀疏。

 

南阳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程云看到眼前的景象,瞬间回忆起初次见到这种山体的场景。“刚参加工作时,我到这里的山上一看,发现卧了一大堆牛,仔细一看却都是石头。”他说,当地人称这些石头为卧牛石。

 

 

“卧牛石”是石漠化的一种典型表现。山脊上,山坡上,山脚下,或白或黑的石头,躺在那里、卧在那里,侵蚀着珍稀的土壤。由于土壤流失严重,即便是村民栽种了农作物和经济果树,长势也不太好。

 

根据介绍,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山体的中上部,山体岩层主要是石灰岩,土壤多为碎石土,由于受雨水冲刷,基岩裸露,砾石堆积,土层瘠薄、肥力差。

土壤表面逐渐石化,最终无法耕种,严重的石化已经夺走了村民的部分土地,剩下的也只是石灰岩上的一层薄土。由于土层太薄,玉米、芝麻、红薯等粮食产量低,遇到干旱就可能绝收。

 

“河南石漠化土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以南地区。”河南省林业局造林处副处长宋明伟说,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极端退化的结果,已成为我国极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危及国土生态安全。

 

 

【分布】石漠化分布在河南省南阳地区 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安全

 

石漠化所及之处,虽然达不到寸草不生的地步,但草木稀疏、生态恶化却是肉眼可见的问题。

 

石漠化在岩溶区较为容易发生。宋明伟说,岩溶区既有成片性又有独立性,从整个全国分布来说,南阳市是全国喀斯特地形成片分布的一个地区,属于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北缘,是全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岩溶区主要分布在南阳市,涉及淅川、内乡、西峡、桐柏等10个县(市)。根据2014年《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成果》,南阳市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74647.7公顷。而根据了解,南阳市主要分布有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和含水碳酸质碎屑岩等,其成岩时代主要为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境内伏牛山、桐柏山的岩基,80%以上为石灰质岩。

 

“南阳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生态区位重要。”程云说,搞好丹江口水库渠首及水源地石漠化土地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是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送”的基础和关键。

 

 

【试点】丹江岸边造出青山一片 锁住养分、保证库区水体质量

 

从邢沟村出发,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走上一段时间,卧牛山就被踩到了脚下,而山下的丹江口水库,也涌入眼帘。卧牛山,顾名思义,以前曾是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2018年,这里成了石漠化防治的一个试点。

 

唯有山青,才能水绿,更何况是紧邻水库的卧牛山。针对立地条件差、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的实际,在尽量减少对原生植被破坏的情况下,当地林业部门采取挖大穴、修“鱼鳞坑”造林的办法,实施多种模式造林。

 

“石漠化严重的山上没土,就从山下和其他地方运送土壤上山,然后栽植树木。”淅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贾先强说,如今山体绿化的效果已显现,大叶女贞、五角枫、百日红、刺柏、侧柏、樱花等十几个树种,扮绿了这一方山体。

 

 

根据全国第三次遥感调查资料统计,每年淅川县因石漠化流失土壤220万吨,水土流失面积达1203平方公里。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引发了石漠化,石漠化又导致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水源涵养能力极度降低,同时也损失大量的氮、磷、钾营养元素,造成了土层更加贫瘠,使得当地粮食产量急剧减少。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钾营养元素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直接影响到库区的水体质量。

 

【效益】石漠化治理让农民“吃”到甜头 助力扶贫攻坚战的胜利

 

山清水秀,绿水青山,解密这两个词语的关键,便是如何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绿意,方能保证生态安全。而生态安全,在位于渠首的淅川县是第一位的。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生树,树涵水,水入湖,一湖清水北上,润泽沿线民众。

 

在淅川县老城镇,有一条当地人也叫不上名字的河流。它先后流经冢子坪村和马沟村,通过山谷,由北向南注入丹江口水库。这几年来,随着沿线群山石漠化逐步得到治理,河里的水变得更为清澈,水质也更加优良。

 

如今的马沟村,早已经舍弃了农作物的种植,全村都投入到了杏李的种植之中。今年是杏李的盛果期,在吃到了去年试果期的甜头后,村民们也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收获时节。

“原来村里土地面积1090亩,经过对石漠化的治理,打造一级一级的梯田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如今发展杏李的面积反而增加到了1440亩。”马沟村村主任石根发说,由于山上的生态好了,他们也遭遇了一个较为甜蜜的烦恼,野猪开始纷纷下山,偷吃树上的杏李。

 

在这里,石漠化治理与脱贫致富紧密结合了起来。以马蹬镇白渡示范区为例,示范区将造林绿化与水质保护、精准扶贫、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相结合,打造环库生态经济景观带。

 

贾先强说,参与此项目区造林务工贫困户52户,参与长期管护贫困户13户,参与森林旅游贫困户27户,沿线培育农旅示范园33家,解决7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目前,白渡示范区荒山变“花果山”,区域内80%以上的贫困户依靠服务旅游和生态经济发展走上了致富路。

 

【声音】将南阳石漠化防治纳入国家级构架之中 加强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石漠化治理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贾先强说,根据初步测算,石漠化投资重度5000元/亩、中度3000元/亩、轻度2000元/亩,全县125万亩石漠化治理总投资36.2亿元。

 

为此,他们也积极向国家申请,将河南省南阳石漠化防治纳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总体构架之中,安排专项资金,启动河南石漠化防治专项工程。

 

河南省林业局造林处副处长宋明伟则说,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以植被恢复为重点的生态工程,通过采取造林种草、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基本农田和配套小型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以及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综合治理,迅速推进石漠化防治工作,实现生态富民。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引导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林农发展高效林业,种植软籽石榴、茶叶、金银花、竹子等。”他说,加强基本农田和配套小型水利建设,使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落实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以及实施生态移民等综合治理措施。

 

另外,还需实施动态监测。加强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实行与国家同步监测制度,定期监测、掌握石漠化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及时对防治工作进展及其成效做出客观评价,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记者 刘瑞朝)

 

大河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