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科技 » 科技动态 » 正文

南京林业大学团队“攻碱克盐”,让盐碱地成为“米粮仓”

发布日期:2023-06-10  来源:江苏科技报  作者:何佳芮 谌红桃 赵雨佳  浏览次数:482
核心提示:“春冬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在南京林业大学化工院姚天煜童年的记忆里,外婆家所在的河南兰考县,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让白茫茫的盐碱地长出绿油油的小麦,成了姚天煜孩提时的梦想。2021年9月,跨入大学校门不久的姚天煜被遴选到学院的“梁希创新实验班”。这个实验班是南京林业大学化工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创新。“我们从大一

“春冬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在南京林业大学化工院姚天煜童年的记忆里,外婆家所在的河南兰考县,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让白茫茫的盐碱地长出绿油油的小麦,成了姚天煜孩提时的梦想。

2021年9月,跨入大学校门不久的姚天煜被遴选到学院的“梁希创新实验班”。这个实验班是南京林业大学化工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创新。“我们从大一开始就跟随导师进入实验室”,学院推行的“本科生学术导师制”让这群初入大学校门的科研“小白”迅速找到了研究方向。在实验室,姚天煜与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的刘若琦结识,一同进行从生物质中提取多巴胺的实验,因提取困难,实验一度陷入停滞。但姚天煜却意外发现,在碱性环境下,多巴胺会进行自主聚合成一双厚实的“手”,将钠离子包覆在掌心内。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还是大学新生的姚天煜兴奋不已。她从小就知道,白色粉末“钠”是盐碱地阻碍植物生长的“杀手”,把“钠”制服了,盐碱地不就可以长出肥美的庄稼来吗?于是,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2022年2月,姚天煜和同学刘若琦、林雨竺、杨若菡等组建“攻碱克盐”团队,向自己孩提时的梦想冲击。

此后,姚天煜带领团队在稻草、秸秆等农林废弃物里提取多巴胺,并把这些多巴胺粉末按比例混合成普通肥料撒在盐碱地里,这些多巴胺便很快能形成“聚多巴胺”。“聚多巴胺”能将盐碱地里的植物生长的“钠”给包裹住,植物便可生长茂盛了。此外,还可促进植物根据自身生长需要调节pH值,既“锁”钠,又“放”钠,有效减少钠沉降带来的土壤板结问题,在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同时调节土壤,真正使盐碱地变身“丰收田”。

利用暑假期间扎根乡村,“攻碱克盐”团队的农林废弃物里提取多巴胺法方便快捷,变废为宝且效果好,可使盐碱地从“长不了”到“茁壮成长”,少比例混合在肥料里撒在土壤上,便可促进盐碱地里长出郁郁葱葱的庄稼来。

“我们也没想到会真正种出金灿灿的麦田,风吹麦浪,还是在盐碱地上!”团队成员刘若琦看着麦田感叹道。目前,团队已于江苏滨海、内蒙古巴彦淖尔等地开辟实验基地。如今,试验田内的小麦已进入收割阶段,金灿灿、沉甸甸的小麦惹人喜爱。此外,团队在院校支持下,正筹备成立南京碱一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科技赋能,让我国一片片盐碱地成为“米粮仓”。(记者何佳芮 通讯员谌红桃 赵雨佳)

责任编辑:张丽娟 夏军

总平台审核编辑:耿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