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科技 » 科技动态 » 正文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发布日期:2024-03-0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刘趁  浏览次数:164
核心提示:图为湖南省醴陵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区。邓立平 摄近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红星村村民正忙着将粪肥堆到地头,以备4月份及时施用到田间。随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深入推进,如今越来越多像红星村一样的地区探索出有效的粪肥还田利用模式。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累计涉及22个省(市)及北大

图为湖南省醴陵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区。邓立平 摄

近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红星村村民正忙着将粪肥堆到地头,以备4月份及时施用到田间。随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深入推进,如今越来越多像红星村一样的地区探索出有效的粪肥还田利用模式。

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累计涉及22个省(市)及北大荒农垦的299个县(农场)。三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74.02亿元,在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选择基础条件好、地方政府积极性高的县(市、区),整县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其中2021年279个县、2022年251个县、2023年233个县。

如今,三年时间已过,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53%,累计还田固液粪肥近8000万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打通关键堵点,整县推进粪肥还田。种养结合目的是解决种植业与养殖业脱钩的关键难题,而推进粪肥还田利用是将种、养两端顺利对接的重要手段。据统计,三年来,全国试点县累计收集处理固体粪污4388万吨、液体粪污6216万方,还田固体粪肥2586万吨、液体粪肥5348万方,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累计减少化肥用量32万吨(折纯),同时增加土壤有机碳投入450万吨,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有机质含量,促进农田土壤固碳增汇能力提升。例如上海市土壤有机质两年间就提高了10%,成效显著。

培育服务组织,粪肥还田市场逐步壮大。“过去,由于缺乏专业机械、处理手段等,粪肥还田利用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而专业化服务组织能够提供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把以前没人干的事干起来。”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站长梁永红说。目前,全国参与绿色种养循环的服务主体超过2500家,比项目实施之初增加近1000家,从事粪肥还田相关工作人员近3万人,服务播种面积7830万亩次,配套粪污运输车辆、堆沤处理设备、施用机械设备等日益齐全,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装备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集成技术模式,粪肥施用更加科学高效。曾几何时,粪肥还田是重体力活的代名词。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田间试验,围绕当地主要种植作物,集成了类型多样的绿色种养循环技术模式。如“固体粪肥+N”模式,即在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将固体粪肥与配方肥、缓释肥等配合施用。同时,充分发挥农机农艺融合优势,采取机械抛洒、机械深施等施用方法,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有效提升粪肥还田机械化水平。三年来,“固体粪肥+N”模式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3900万亩次。此外,针对液体粪肥体积大、养分低、运输施用难的特点,各地探索出“液体粪肥+N”模式,如江西省万载县采用“沼液罐车+沼液施撒车”模式,每台车按每天8小时计算可施撒30亩;黑龙江省引进大型施肥机械,集成“液体粪肥+注入式还田”模式,深施覆土避免臭气挥发和养分损失,节水节肥、增产提质效果显著。

探索长效机制,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要发挥绿色种养循环的后半篇文章作用,关键在于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实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年来,各地以“花钱买机制”为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了种养结合机制、利益联结机制、社会化服务机制、全程追溯机制,实现养殖场户、服务组织与种植主体紧密衔接、利益共享、成本共担。例如在甘肃省广河县的“肥料银行”,农户可以利用畜禽粪便、牛羊、草料兑换有机肥,用现金购买有机肥,“三换一购”机制有效推动畜禽粪污的分散收集、集中处理与科学施用,实现了多方需求互补。“近年来,各地探索创新了不少可借鉴、可操作的运行机制,真正把养殖场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户串联了起来,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提高了彼此的利益黏合度,实现了多方共赢。”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专家指导组成员李季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刘趁)

责任编辑:左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