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产业动态 » 正文

“江淮粮仓”动力足

发布日期:2023-09-2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焰 高云才 徐靖 李俊杰  浏览次数:200
核心提示:稻田青青,一带山田放水声。早上6点刚过,安徽省霍邱县扈胡镇新六里村种粮大户李华东就下田忙着灌水。“现在正是水稻生长关键时期,扬花、灌浆最不能缺的就是水。”李华东用手机打开闸口阀门,“入秋以来,光热条件好,雨水又充沛,我种的1100多亩水稻分蘖多、长势好。”安徽是粮食主产省,也是粮食净调出大省。“茬茬压实、环环紧扣、一招不落,眼下安徽全省640


稻田青青,一带山田放水声。

早上6点刚过,安徽省霍邱县扈胡镇新六里村种粮大户李华东就下田忙着灌水。“现在正是水稻生长关键时期,扬花、灌浆最不能缺的就是水。”李华东用手机打开闸口阀门,“入秋以来,光热条件好,雨水又充沛,我种的1100多亩水稻分蘖多、长势好。”

安徽是粮食主产省,也是粮食净调出大省。“茬茬压实、环环紧扣、一招不落,眼下安徽全省6400多万亩秋粮长势良好,夺取秋粮丰收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说,据农情调度,预计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990万亩,产量有望超820亿斤。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安徽各地粮食生产动力澎湃,正向着全面建成“千亿斤江淮粮仓”目标奋力迈进。

建良田、广示范、强服务

夯实粮食产能基础

站在丰乐河支流肖小河河堤上,农田一眼望不到边。

“这个示范项目有5600多亩。以前这里田块高低不齐、大小不一,最小的仅0.2亩。”从“零碎”到“平川”,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农办副主任张健见证了变化: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粮食产量明显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高产示范区创建多管齐下,小田变大田。截至2022年底,安徽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6000万亩。按照规划,到2030年,安徽将完成675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加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示范田。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丰两优香1号”“乐优香丝1号”……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扈胡镇和平村,一块种子试验田里有34个优质水稻品种。粮农自发来观摩,自己“挑”来年要选种的品种。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二级调研员吴志伟说:“专业化生产,就要把农技送到田间地头。每个品种都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他们把农业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

和平村5000亩省级粮食生产指挥田里,再生稻长势喜人。安徽省农技总站高级农艺师孔令娟说:“通过选播良种、科学管理,今年平均亩产预计能达900公斤,每亩节本增效200元。”

据了解,“江淮粮仓”加快科技强农,今年安徽全省选派科技特派员1万人以上,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单产。

今年,安徽在全省建设25个省市县三级共建优质专用粮油指挥田和125个精耕细作示范点。积极开展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突出产能提升最迫切、单产提升潜力最大的玉米和大豆,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性强的县,建设21个粮油作物“吨粮田”“吨半粮”优势区。

行走在“江淮粮仓”,处处感受到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热潮涌动。推进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粮农挑上“金扁担”,粮食产能基础越夯越实。

合作社、家庭农场在社会化服务中大显身手。

在安徽省宿州市灰古镇碾盘村,种粮大户张练的50亩早熟玉米已经成熟,穿梭于田间的收割机正把一穗穗玉米棒收入“囊中”。田埂上,张练站在一旁,喜上眉梢。

张练年纪轻、脑筋活,种地之初就向当地的精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买了社会化服务。“买种、田管、收割……合作社全程负责。”张练说,通过托管,种子、肥料更便宜,每亩成本省下60多元。

安徽各地因地制宜,支持各类服务主体集中连片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服务,推动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安徽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5万个,服务面积2.44亿亩次,带动农户超过450万户。

稳水稻、稳玉米、扩大豆

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调整种植结构,向种植结构要粮食生产能力。

“一垄地,4排玉米,6排大豆,这样的带状复合种植,我是经验不足。多亏技术人员一直跟进指导,不然哪来这么好的长势?”宿州市埇桥区杨庄弘宇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洪甫说。

“有搞头!你看,光种玉米一亩收600公斤,今年这一亩地能收550公斤玉米、120公斤大豆,算大账,一亩地能多挣600元。”

带状复合种植先选种。

在埇桥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70个玉米品种、70个大豆品种、40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组合正在进行实验。“种子必须选好,玉米要找能密植、抗倒伏的,大豆要挑能密植、抗病强的。”埇桥区农科所副所长李永说。

接下来,是田管。

“从去年开始,我们搞了不少新种法,效果不错,比如及时处理前茬、种肥同播、水肥管理。”埇桥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程立军说。

目前,埇桥区镇两级农业技术部门都下沉一线,街镇包村,村组包户,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田,埇桥区全区带状复合种植的面积超过8.9万亩。据了解,今年“三秋”生产,安徽在皖北等主产区落实了1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田双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玉米,扩大豆,今年安徽省财政统筹11亿元用于支持粮食生产,安排2.5亿元对300亩以上的种粮主体进行专项支持。在国家对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贴150元的基础上,安徽省级财政每亩叠加补贴50元,还每亩补贴保费10元,并鼓励市县每亩各叠加补贴50元。

多打粮,打好粮,结构调整要向绿。

如何种好优质稻米?“江淮粮仓”突出绿色导向。

走进霍邱县三流乡双塔村种粮大户李德龙家,墙边整齐地摆着一排排虾笼。问到秋粮生产情况,老李笑着说:“俺流转了300多亩稻田,今年风调雨顺,稻子好,虾也好。”

老李说:“俺种的优质稻预计亩产能到1300斤。绿色种养,稻田不投化肥农药,病虫害少。刚收了18万斤中稻,大头在晚稻,正在灌浆呢!”

三流乡水稻面积10.3万亩,其中稻虾田面积9.8万亩,再生稻面积1.2万亩左右。乡里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无环沟繁养一体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成了当地的“龙虾第一乡”。

截至8月底,安徽全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84万亩,总面积达到717万亩。紧紧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进结构调整,给“江淮粮仓”添了新动力。

稳预期、种好粮、卖好价

让农民种粮有钱赚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一道必答题。

政策给力,稳定农民种粮预期。

“购置农机补贴30%,种粮还有补贴,这种粮呀,很踏实!”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家的稻田,沁人心脾的稻花香扑鼻而来。这些年,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直达田间地头,让程夕兵劲头越来越足。今年,他流转了750多亩地,其中620亩种上了水稻,订单早就落实了。

“土地确权颁证,推动经营权流转,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吃上定心丸。”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

眼下,小岗村1.4万亩秋粮长势喜人,又将迎来粮食丰收。据凤阳县农技人员测产,预计小岗村全村秋粮总产量可达760万公斤,其中,1万亩水稻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超600万公斤,优质专用品种达100%。

好粮食卖出好价格,粮农种粮心气高。

“再生稻生长期短、成本低,最大特点是一稻两收,省时省工,降低了种植成本。”站在田埂上,郎溪县钟桥街道金桥村村民岑六子跟记者算起了账,“今年头茬稻产量每亩1200多斤,二茬稻预估超400斤,刨去插秧、除草、收割等成本,亩均可增收300元。”

话里话外,听得出岑六子对再生稻信心满满。钟桥街道在确保双季稻面积的基础上,依托辖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今年因地制宜推广再生稻1450亩,预计增加收入40万元。

富了脑袋才能富口袋,粮农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眼下,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40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抽穗灌浆期。排水清沟、统防统治,太湖县徐桥镇桥东村种植大户刘小保忙个不停。

“我流转的850亩地中,500亩被选作安徽省精耕细作示范田,每亩至少提产100斤。”联系好订单生产,是刘小保很得意的事。今年通过订单生产,水稻每斤高出6分钱,里里外外算下来,至少多挣10多万元。

“我今年提前参加了农机收割减损培训,也来当新农人!”凤台县丁集镇考庄村粮农考传书深有感触。

有甜头才会有干劲。近年来,安徽省全面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发展优质专用粮,有效对接供需。今年秋粮结构中,优质专用稻占比超过八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江淮大地,“三秋”正忙。安徽各地干部群众奋力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全力夺取秋粮丰收,为大国粮仓贡献更多更优质“安徽粮”。(记者吴焰 高云才 徐靖 李俊杰 )

责任编辑:田德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