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以传统礼俗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发布日期:2024-02-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艾红玲  浏览次数:109
核心提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传统礼俗几千年来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之中。自古以来,“礼”为维护社会稳定、协调社会关系、教化人心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在以“礼治”作为特征之一的中国乡村社会,“礼”成为社会公认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时至今日,传统礼俗在现代乡村文明建设中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传统礼俗几千年来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之中。自古以来,“礼”为维护社会稳定、协调社会关系、教化人心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在以“礼治”作为特征之一的中国乡村社会,“礼”成为社会公认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时至今日,传统礼俗在现代乡村文明建设中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优秀的传统礼俗融入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中,考察在乡村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对传统礼俗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寻找传统礼俗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礼俗在乡村社会中的影响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礼俗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的影响深刻而久远,依照“礼”的要求去行动和生活是乡土中国的传统。中国传统村落的基本特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逐步形成地缘、血缘相互融合的利益共同体,人们的交往对象也主要基于血缘和地缘的联系,以此形成一个熟人社会网络。社会中的成员注重外在的道德礼仪规范,“礼”约束着乡村的道德秩序和行为规范。现代社会,乡村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乡村内部的血缘、地缘关系却是长期形成和客观存在的,与之相应的乡村传统伦理道德,村民集聚而居、血脉相连、守望相助的状况短期内也很难改变,传统礼俗在乡村发展中依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乡土社会中,“礼”无处不在,如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婚丧嫁娶、祀神祭祖、岁时节令、人生礼俗等。另外,还有一切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包括扫洒应对进退之仪节等。可以说,人们的生活无时不在“礼”的规范和约束中。“礼”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培养人的道德观念,传统礼俗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礼俗对乡村民众具有一定的制约和教化功能,“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以教化民众和德化天下为己任。且“礼”的这种教化人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正如《礼记·经解》中所言:“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在中国乡村社会,家礼为维持乡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家礼就是家庭中的礼仪规范,即按照道德要求制定的家庭内部的行为规范和处事准则。《礼记》中的《曲礼》《内则》《少仪》等篇中记载有不少日常生活家庭礼仪的细节,包括如何侍奉父母的礼节、与人相处的礼节、自身行为的准则等,其中也体现出诚、敬、谦等“礼”的精神内涵。这些礼节可以约束人的道德行为,培养人的道德观念,避免个人行为“失范”。《颜氏家训》《书仪》《家范》《朱子家礼》等也有类似的作用,其中的积极内容有利于乡村社会民风和家风的改善。

二、传统礼俗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的路径

(一)以传统礼俗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乡风能使人积极向上。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深深地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思想认识。如今,传统的乡村社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千百年来形成和沉淀下来的乡风民俗依然与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优秀传统礼俗的价值导向功能,通过合理的引导,把传统礼俗中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及待人忠厚等道德观念融入乡村生活方式,推动优良乡风的形成。尤其是针对当前乡村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比如一些村民道德意识不强、不孝父母、不睦邻里等,我们要强化传统礼俗的道德教化引导功能,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用孝道、诚信、友善净化乡村,营造风清气正的文明乡风。

(二)以家礼涵养家风

家风是乡村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良好的家风可以助推乡村文明建设。而优秀的传统家礼有助于涵养良好的家风,古人认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利用合适的礼仪规范能够有效地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家礼仍被广泛应用,“诗礼传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且中华民族向来注重“养而教之”的家庭教育实践,敬长之礼、进食之礼、待人之礼等至今仍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从礼节开始,培养孩子孝顺、谦让、诚信、勤劳、节俭的道德品德。家礼与我们的生活也较为贴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践行家礼,把良好的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每一位家庭成员,可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在践行家礼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将这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传承下去,即形成了家风。家风是家中的长辈给后辈树立的价值准则,传递着道德理念和处事原则,对人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传承优秀家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乡村文明建设。

(三)以礼义精神培育新乡贤

中国传统礼俗非常注重个人的修养与品行,认为君子的个人修养在治国理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贤德的人可以在社会中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而乡贤就属于这样的人。乡贤指的是乡村社会中有才、有德、有声望的贤达人士,“德”是衡量贤能的首要标准。在新农村建设中,新乡贤是乡村本土宝贵的人力资源,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行、良好的教育背景,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威信及较强的号召力,对本地的民情有着深入的了解,也拥有较多社会资本,村民普遍对其比较认同和信任。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新乡贤的榜样力量,对乡民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积极引导,以形成学习尊崇乡贤的风气。这不仅有利于凝聚乡贤文化的力量,促进乡村振兴,而且对促进乡村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广州软件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礼化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效路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7JD710027]

责任编辑:位中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