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把“工业粮食”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发布日期:2022-04-20  来源:i自然  浏览次数:336
核心提示:矿产资源关乎国家安全。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时提出,确保粮食安全、能源矿产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矿产安全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与粮食安全一起被纳入国家安全的总体格局中。随后,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

矿产资源关乎国家安全。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时提出,确保粮食安全、能源矿产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矿产安全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与粮食安全一起被纳入国家安全的总体格局中。

随后,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

多位院士专家在采访中表示,矿产资源是工业、农业和国防等行业不可或缺的“粮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持续发酵,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要站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大力提升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确保“工业粮食”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支撑地位不变,矿产资源持续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发现矿产173种。

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第一大矿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20年,我国的煤炭、黄金、铅、锌、钨、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产量排名世界第一,36种矿产消费量居全球第一,22种矿产的消费量占全球比例超过一半。

锂矿找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矿产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支柱。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为全国人民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资源保障。而这些成绩,离不开70多年来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1949年到2020年,我国煤炭产量从32万吨增长至39亿吨,石油产量由7万吨增长至1.9亿吨,天然气产量从700万立方米增长至1940亿立方米,黄金产量从4吨增长至380吨。矿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产业。

可以看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能源和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支撑地位,一直没有变。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矿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绿色勘查、绿色开发、节约资源、生态修复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实现节能减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管理方式,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而且也探索出了一条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发展路径。

供需矛盾突出,矿产资源安全面临诸多风险

野外勘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基本国情没有变,意味着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态势没有变。然而,当前的矿产资源安全却面临严峻形势。

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全球矿产资源供应链受疫情影响,石油、铁矿石、碳酸锂等价格不断攀升,而居高不下的对外依存度,已影响到国内产业的稳定运行,威胁着国家安全与发展。

“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全球矿产资源禀赋分布不均,资源品质有优有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矿产资源的自我供给。”原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洪涛表示,我国大宗矿产短缺,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对外依存度超过40%,“而当前全球资源的供需格局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破坏,供应链断裂的风险首当其冲,任何国家都承受不起这一后果。”

另一方面,“双碳”目标下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需求结构调整,对矿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至关重要的矿产资源需求快速上升,而这些矿产已经成为大国博弈和竞争的焦点。

“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是人均占有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翟明国总结,我国矿产资源具有人均占有量小、需求和消费量大、对外依存度高和国内供应能力下降的特点,并且这些特点短时期内不会改变。

在这一特殊的矿产资源国情背景下,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整体性持续下降,资源储量增速放缓,矿业权数量下降明显,国内产能供应后劲不足,海外供应受阻,供需矛盾变得尤为突出,资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2012年,国内非油气矿产勘查的投入资金为414亿元,到2020年只有82.47亿元,降幅达80%;探矿权从2010年的3.3万多个,下降到2020年的1万多个,减少了近70%。”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陈毓川指出,整个国内矿业在萎缩,其原因在于勘查投入资金大、风险高,中央财政投入下降,社会资金意愿不强。

同时,翟明国认为新形势下我国矿业相关政策仍有待优化。例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矿业政策缺乏系统协调和科学衔接,缺少差异化分析和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案,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还有一定的空间冲突,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

新疆和静县备战铁矿矿坑

陈毓川指出,当前我国的找矿技术、方法、理论还处于跟跑地位,尤其是在航空物探、卫星遥感、钻探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一些高端关键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装备较为落后。

业内有专家表示,我国一些优势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二次利用水平不高,回收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资源浪费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守住安全底线,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风险挑战越多,安全之于发展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要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就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矿产资源安全底线。只有明确矿产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保持国内资源供需的动态平衡,加强充实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重要作用。

对于如何端牢“工业粮食”的饭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

在张洪涛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双循环’格局下,要立足国内加强矿产资源保障,这需要矿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开放,需要对数量、质量、结构、经济等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只有高质量的发展,才能促进高水平的安全。”

增强国内的资源保障能力,当务之急是摸清资源家底。业内人士建议,将矿产资源纳入自然资源的统一调查监测中,重点调查评价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并进行长期、中期、短期监测,以此为基础圈定找矿的远景区、靶区。只有摸清家底,知道矿在哪、有多少、能不能用,才能做到开发矿产资源心中有“数”。

翟明国指出,提高风险的预见、预判能力,至关重要。他建议,对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准确分析,对我国的矿产资源供需安全进行准确分析和战略性评估;厘清战略性矿产中的“卡脖子”清单,并对清单中的矿产进行重点宏观调控并将其纳入红线;提高矿产安全供应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同时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应对国际重大冲突资源安全预警能力。

要端牢“工业粮食”的饭碗,必须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国情和矿业领域现状,确立资源安全第一的导向,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业内专家建议,深化矿业领域改革,推进“净矿”出让,加强改进矿产监管和执法,同时向社会公众释放鼓励的信号,制定相关激励政策,让更多社会资金进入资源勘查开发领域。

钻机开动

陈毓川表示,应该立足资源禀赋,树立资源安全的底线思维,大力推进矿业的绿色发展,实现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双赢,而不是在环保、管理等问题上“一刀切”。

翟明国也表示,矿产资源关乎国家安全,在涉矿政策的修改制定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底线思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加强资源勘查要坚持先立后破,从科学的角度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内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的差别化管理政策,做好空间规划布局。

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显东建议,对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应着重凸显“安全”二字,将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置于立法目的的首要位置,保障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用法律为资源安全保驾护航。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实行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各国的共识。对此,业内专家也建议,要依靠多边机制,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理论、技术、实践等层面开展深入合作。

历史的经验、现实的判断、未来的形势,都要求我们必须将“工业粮食”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只有充分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才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

文字:杨旋

供图:马当福 宏彬 文春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责任编辑:宋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