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千万工程”引领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3-08-08  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  作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  浏览次数:621
核心提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八八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工程、推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民心工程。“千万工程”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三农”情怀与责任担当,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八八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工程、推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民心工程。“千万工程”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三农”情怀与责任担当,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发展规律与时代大势的精准把握,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通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发展美丽经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造就万千新时代美丽乡村,推动浙江城乡协调共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惠及亿万人民,产生了深远的世界影响。


一、“千万工程”的实施背景和进展成效

(一)实施背景

21世纪初,浙江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从一个陆域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但是,一些地方不注重农村环境,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农民建房缺乏科学设计,有新房无新村、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把实施“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生态省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下,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习近平同志的前瞻性、战略性决策,奠定了浙江乡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先发优势与创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对“千万工程”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2013年、2018年、2021年,浙江三次承办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2018年、2021年,中办、国办两次发文明确提出要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和科学谋划,为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发展阶段与显著成效

20年来,浙江全省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一以贯之,守正创新,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2003年至2010年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阶段,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动广大乡村更加整洁有序。2011年至2020年为“千村精品、万村美丽”阶段,通过深化“千万工程”,创新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千个乡村振兴精品村、万个美丽乡村景区村,推动广大乡村更加美丽宜居。2021年以来,“千万工程”迭代升级,进入“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阶段,规划建设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广大乡村实现共富共美。

20年来,“千万工程”的持续深化,使浙江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超过90%,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领跑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十年缩小。“千万工程”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千万工程”不仅让浙江农村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典型样板,而且带动全国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成为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最有效的抓手。“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作为浙江的金名片,不仅在全国有示范作用,而且在国际上得到认可。2018年,“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催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召开的浙江省“千万工程”现场会上提出,“千万工程”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是推动生态省建设的有效载体,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家园。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千万工程”向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开启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万工程”开辟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径。“千万工程”把整治村庄与经营村庄结合起来,把改善村容村貌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结合起来,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让更多的村庄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的持续推进,使越来越多农民意识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通向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千万工程”创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千万工程”通过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化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良性循环。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抓手,“千万工程”充分发挥浙江的区位、生态、山海资源、体制机制、环境与人文优势,通过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壮大绿色特色产业优势,引领全国乡村休闲旅游消费升级,厚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势。浙江成为全国城乡居民发展差距最小、城乡融合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超过98%。

二、“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一把手”亲自抓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建立了“千万工程”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即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全面落实分级负责责任制;成立一个由组织、宣传、发改、财政等18个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副组长;每年召开一次“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会并部署工作;定期表彰一批“千万工程”的突出集体和个人,为推进“千万工程”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和机制保障。明确凡是“千万工程”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制定村镇规划、确定财政预算、研究重大政策时,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集思广益,科学决策。2003年到2006年,习近平同志亲自出席2003年的浙江省“千万工程”工作会议、“千万工程”座谈会和连续3年的“千万工程”现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实施“千万工程”指明了方向。

20年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五级书记”一起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和末位约谈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激励。各地建立“千万工程”协调小组,党委农办协调抓总、组织推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同。统筹推进县、乡、村、户四级联动,截至2022年底,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

(二)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

“千万工程”是以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系统工程。浙江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机制,加强“千万工程”机制和要素保障。充分发挥规划在引领发展、指导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多规合一”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联动机制,保留村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以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联动,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充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使浙江率先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涉农财政资金整合,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主动性,引导撬动更多浙商资本、乡贤资源、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20年来全省各级财政整合投入“千万工程”资金近3000亿元,引导村集体、农户和社会资本投入超5000亿元。率先出台《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提出100条细化标准,为各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供科学指引。

(三)坚持创新引领迭代升级

浙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施策,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由易到难,分区分类实施,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充分发挥各地积极性、创造性,以重点突破带动面上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升级,相应提高乡村建设标准,垃圾处理从集中收集、常态保洁提升为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卫生改厕从消灭旱厕、推广卫生户厕提升为普及抽水马桶、美丽公厕,污水治理从整治直排、黑臭水体提升为全面纳管、达标排放,农房建设从赤膊墙粉刷、危旧房改造提升为农房设计、浙派民居,实现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深化拓展。

通过创新“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的实施机制与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乡村建设、经营、管理水平,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浙江样板。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大力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一大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结合诗画浙江大花园建设,浙江实施“万村景区化”工程,创新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城镇、美丽公路等模式,大力推进全域景区化。浙江已建成A级景区村庄11531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2240个,实现村庄景区化、品牌化。启动乡村博物馆建设,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浙江乡村的文化韵味与竞争力。坚持数字化赋能“千万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68.3%,连续四年全国第一。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启动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未来乡村建设。2022年,全省在建未来乡村总数达到887个,验收完成省级未来乡村275个,加快智慧医疗、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救助在未来乡村率先布局,打造乡村数智生活场景。

(四)坚持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千万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实践创造,增进农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加快推动浙江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变。聚焦乡风淳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组织。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提升行动,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511个、农家书屋25335个,建成一大批乡风民俗展示馆、家风家训馆、村史馆,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加大乡村文化产品供给,打响“我们的村晚”“农民讲故事大赛”“农民运动会”等文化品牌。广大农民群众自发投身“千万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主动投工投劳,自己动手建设、自己参与管理,成为浙江农村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建立推行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总结提炼了“后陈经验”,创新发展了“枫桥经验”,提升实践了“新仓经验”,进一步创新完善了农村基层党建、基层民主、基层治理机制。在深入推进“千万工程”中,浙江先后涌现出象山村民说事、宁海小微权力清单、桐乡三治融合、安吉矛调中心等基层治理创新典型。围绕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构建以党建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施万村善治工程,截至2022年底,累计创建善治示范村8097个。

三、“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

(一)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千万工程”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前瞻决策、科学指引,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实践一再表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指路明灯,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千万工程”引领的中国式乡村现代化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深入推进“千万工程”,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强大力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宜业宜居和美乡村成为世界现代化乡村的标杆。

(二)科学把握乡村建设发展规律

乡村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必须符合乡村现代化规律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前瞻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千万工程”统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标准、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坚决克服短期行为,不搞形式主义、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区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乡村在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中发挥的差异化功能,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根据发展阶段、形势的变化,由易到难,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平台载体。坚持系统治理,统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文明、产业转型、乡村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三)归根到底要靠发展好经济

经济发展是乡村建设最坚实、最可靠的基础。浙江始终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强化“千万工程”的要素保障。没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浙江的“千万工程”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成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日益增长,优质生态产品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千万工程”突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反过来又促进了浙江经济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要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广“两山合作社”“强村公司”等改革,创新生态导向开发模式,加快乡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进程,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发展、互相促进,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城乡共同富裕。“千万工程”的成效,既与浙江城乡经济都发展得很好有关,也离不开城乡之间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深度融合。构筑发展现代美丽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良性循环机制,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自主自治力量

“千万工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农民群众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浙江始终坚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基层创新,让农民共建美好家园、共享诗画浙江。桐乡三治融合、武义村务监督委员会、宁海小微权力清单、象山村民说事等,都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当前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仍然面临农村自然资源产权归属不清、生态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还不充分等现实挑战。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紧围绕农民群众的期盼诉求,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群众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干得好不好,群众最终说了算,努力让农民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执笔人:徐明华、郑燕伟)

(本文发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2023年第6期)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2023年第6期目录

责任编辑:解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