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搭桥引路激活乡村“富”能量——解码浙江“千万工程”背后的人社力量

发布日期:2023-08-09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作者:孟晓蕊  浏览次数:501
核心提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乡村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乡村风貌的历史性巨变。近年来,在浙江省不断把“千万工程”推向纵深、浙江乡村发生精彩蝶变的进程中,浙江省人社部门持续以全局性谋划、系统部署、主动推进的姿态,探索出激活乡村创业就业发展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乡村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乡村风貌的历史性巨变。

近年来,在浙江省不断把“千万工程”推向纵深、浙江乡村发生精彩蝶变的进程中,浙江省人社部门持续以全局性谋划、系统部署、主动推进的姿态,探索出激活乡村创业就业发展动能的新路径,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

合作创业实现“村村产业有品牌”

眼前是浪花轻拍的一湾碧水,脚下是长约1公里的金色沙滩,身后是一排排干净雅致的民宿,这一切让人仿佛来到了夏日海滨城市,忘了自己置身的是浙西南的山村——云和湖畔的石塘镇长汀村。从2016年起,云和县实施以“云里看海,山里玩沙”为创意的生态淡水沙滩“金点子”项目,扶持长汀村发展文旅产业。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了致富商机,纷纷返乡从事民宿生意。钱杰就是其中一员。他家的民宿“汀南丝雨”已颇有名气。“这几年虽受疫情影响,我们家也能达到平均年收入40万元的水平。”钱杰骄傲地介绍。如今,长汀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14200元增加到现在的35000元,村集体收入由每年3万元增长到年均100万元。

长汀村的发展,是浙江省扎实开展返乡入乡合作创业行动的典型例证。

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浙江省人社厅总结提炼出“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即在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下,打造“村经济合作社、合作企业、专业协会”的管理运营机制,激发创业户、农户等N个农村创业主体活力,通过“八个合作、八个有效、一村一品、一个帮共体”,构建返乡入乡合作创业体系。

推动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改变了乡村产业普遍“低小散”、村民就业增收没有强大平台的局面。

“我们共带动分布在4个镇街41个村的社员606户,拥有社员基地4500亩,延伸带动周边乡村7000亩的蔬菜种植、加工和销售。”位于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梅屿街道的瑞安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秘书长雷大锋介绍,合作社建设了智能数字化生产基地和13000平方米的蔬菜冷链加工车间,与许多大型连锁品牌商合作,带动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去年,我们合作社里的农户平均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推动返乡入乡合作创业,让地域接近、产业互补或相似的乡村抱团发展,有效缓解乡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1月份:“红色村播”相约“绿色邮政”(平桥镇张思村);2月份:“浪漫明公七彩田园”风采直播(洪畴镇明公村);3月份:“我们村生活节”村日赶集(赤城街道塔后村)……在天台县塔后村的“我们村”直播展示中心,记者看到一份“红色村播值播日”全年活动安排表。天台县借助塔后村建立的“我们村”新媒体共创平台,每月组织网红、村支书走进乡村田野,进行助农直播。截至目前,县乡两级累计开展直播活动130余次。

近年来,“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在浙江广大乡村落地实践,全省累计培育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村460个。这些村庄的返乡创业人数、带动就业人数、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都实现明显增长。

多样化政策助“农创客”前路更顺

“我们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办公卡位;引入种业公司,提供科技含量更高的育苗服务;建立数字化运营的农资服务中心,由农业专家提供技术‘坐诊’服务……”提起为当地农业初创企业提供的孵化服务,2014年就入驻瑞安市马屿镇为农服务中心的“草根工社众创空间”负责人庄文雅如数家珍,“目前入驻我们‘草根工社’的有70多家企业、家庭农场及农业合作社。”近年来,“草根工社”获评浙江省级众创空间、国家级星创天地等称号。

“这里的创业环境的确非常友好。”入驻“草根工社”的初创企业——瑞安市谷一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仪表示,自2021年入驻以来,除了享受孵化服务外,她还从瑞安市人社部门申请获得了5万元的创业补贴,并获批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激活创业创富的农村发展动能,需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乡村延伸拓展。“草根工社”式的创业孵化正是浙江省各地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缩影。

浙江省金华市按创业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返乡入乡初次创业者,提供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及三年全额贴息补助。

浙江省丽水市人社部门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丽创贷”“剑瓷贷”“茶商E贷”“菇乡贷”等个性化贷款产品,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等重点群体提供金融支持。

如果说对于刚上路的创业者来说,贴心的孵化措施是让他们顺利融入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的必要支持,那么对于已经“在路上”的创业者来说,资源的整合与对接是让前路更顺的必要条件。云和县石塘镇疆来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雷雪珍于2020年回乡创业,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一届云和县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了创业创新赛道二等奖。谈起县里对创业者的支持,她充满感激。“这些年来,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多种创业培训班。这些培训不仅让我开拓了创业眼界,更重要的是接触到不同领域的资源,找到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雷雪珍说。现在,雷雪珍的农场已构建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她的“多彩石塘”订制茶叶年销售额高达200多万元。

云和县的做法,是浙江省“以赛助创”“以训助创”,盘活各类资源要素,提供创意、技术等交流对接平台的缩影。

2020年以来,浙江省以创业组织者、返乡创业农民工、入乡创业大学生和在乡创业大户四类人员为重点培训对象,深入实施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行动。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培训337班次、覆盖16600人次。

培训赋能让小村扛起致富大“技”

汽车行驶在通往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的公路上,两旁的枇杷林枝繁叶茂。这里有“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但眼下枇杷的丰收季节已经过去,村民如今还能忙什么?

记者的疑问在进村后很快得到了解答。“技能型乡村的建设,让我们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等客上门’单一靠卖枇杷赚钱的模式。”村支书邱明生介绍,近年来,路桥区人社局组织农技专家、电商培训导师下乡入村,对有技能提升需求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让小稠村村民技能培训覆盖面不低于60%,技能证书发放率占培训人员之比不低于10%。如今的小稠村,除了原有从事果树种植的人员技术大大提升之外,还培养出一大批从事果蔬加工、电商、快递、短视频、文创、文旅的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小稠村注册成立台州市小稠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建立集种植管理、加工生产、电商销售、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技能富农中心——“共富工坊”,生产的“稠记枇杷露”销往全国各地。据统计,小稠村通过技能创富,集体经济从2002年的2万多元发展到2020年的600万元,村里的人均年收入也从1万多元提高到了4万元。

在浙江省推进“千万工程”进程中,更多像小稠村这样的小村落扛起了致富的“大技能”。

浦江县编制发布“浦江一根面制作”“传统豆皮捞制”等地方特色培训目录,实施“订单式组织、定岗式培训、定向式就业”。

瑞安市送技上岛培训旅游景点民宿从业人员,开展“手工钩织”培训项目帮助农村待业妇女实现在家就业,组织农播电商系统培训……一系列订单式、套餐制、项目制培训,拓宽了技能助富路径。

一些地区人社部门还建立了乡村中的“技能学堂”,让当地优秀企业家、致富能手和产业发展带头人“手把手”向村民传授实用技术。

云和县石塘镇桑岭村养蜂行业带头人江豪的桑岭村中蜂养殖基地,是云和县人社局认定的“石塘镇乡村技能共富实训基地”。自2018年起,江豪开始为桑岭村52户低收入农户提供中蜂养殖方面的技术培训。“每个季节的蜂管理要求都不一样,所以我每年至少要办4次培训班。”在他的带动和技术支持下,这52户农户每年都能实现一万元以上的增收。

据统计,近年来,浙江省每年组织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超过20万人次,全省累计有270名高素质农民通过评审取得农业高级职称。

留住“领头雁”激活人才引擎

在浙江,围绕乡村振兴“两进两回”中的“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推进优秀人才返乡入乡,成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家在温州瑞安,瓯窑青瓷的根也在温州,无论是为了得到制作瓯窑青瓷的原材料,还是复原和传承制作技艺,我都必须回来。”在瑞安市陶山镇郑宅村扎根的瓯窑非遗传承人娄林峰介绍,2017年,在浙江龙泉习艺5年的他回乡创办了汉臣陶艺工作室,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陶山瓯窑青瓷博物馆、炼泥坊、瓯窑展示厅,以及温州最大的传统龙窑——陶山窑。

2022年年底至2023年年初,陶山窑顺利点火,一次性烧制出了几千件瓯窑青瓷;陶山瓯窑青瓷博物馆入选首批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年销售营业额超300万元;娄林峰通过带徒传艺培养出的多名陶瓷艺术人才,在多项工艺美术赛事中崭露头角……这些都让当地打造瓯窑古镇的底气更足。

在浙江,通过激活人才引擎,千万名像娄林峰这样的创新创业“领头雁”“先行者”扎根乡村振兴一线,辐射带动更多人参与支持乡村建设。

安吉县积极探索“互联网+人才”乡村产业振兴模式,该县灵峰街道成功招引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生沈爱翔创办的民宿互联网平台企业“订单来了”入驻,推动当地新增民宿60余家,酒店民宿平均收益提升25%。

今年以来,温州市人社局联动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完成首届市级乡村振兴领军人才遴选工作,50位扎根农村的创业创新带头人成为2022年度乡村振兴领军人才。

此外,专家下乡与专技人才培养,也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天台县邀请科技特派员指导石梁镇建立黄精科技示范基地,目前该镇黄精产值近亿元,促进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

丽水市开展“百博入乡镇”人才服务计划,先后选派省内外263名博士(专家)到235家企业和12个乡镇挂职服务,帮助农村人才掌握实用技术和业务知识。

近年来,浙江省人社厅深入实施“智聚山海 助力共富”专家服务工程,仅2022年,就组织农业农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医疗教育等各领域5800名专家服务乡村和企业,精准举办服务活动620场,破解难题920余个。(记者孟晓蕊)

责任编辑:张智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