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11-29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作者:郑永年  浏览次数:251
核心提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国家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世界经济史的经验来看,技术升级和由此而产生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中国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为发达经济体?通过对发达经济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国家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世界经济史的经验来看,技术升级和由此而产生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核心。

中国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为发达经济体?通过对发达经济体及长期面临发展问题的经济体的比较分析,笔者提炼了一个新的概念,即:“中等技术陷阱”。世界经济发展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经济体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简单而言,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早期可以依赖技术扩散、依靠学习复制发达经济体转移出来的技术,但要实现高收入经济体的目标,很难通过单纯的技术扩散来实现,一方面需要依靠培养“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有能力在现有技术领域实现可持续的技术升级,即从技术刻度的“4”—“7”或更低水平不断向“8”以上的水平迈进。

什么是“中等技术陷阱”

“中等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就内部来说,在任何一个国家,技术总是在变化和进步的,既可以是同一种技术的迭代与进步,也可以是新技术的出现;就外部而言,“中等技术”指的是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或者国家群体的技术水平比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外部而言的含义更具有意义,因为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基本上决定了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水平。本文指的是就外部而言的情形。

一般地看,一个国家陷入“中等技术陷阱”会发生在如下5种情形中:

1.发展中国家凭借低成本优势承接发达国家成熟产业的产能转移,但在成熟技术转移的红利被“收割”完毕后,由于本土的企业既不能实现现有技术领域的技术水平提升,又无法从应用性技术转型为原创性技术,其经济增长就会进入长期相对停滞的状态。

2.科学技术只有在开放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如果发展中国家无法为其国内科研领域研究人员创造自由的思想空间,保持对外开放,就会导致其技术水平无法可持续提高。

3.发展中国家科技人才流失严重制约发展步伐。发展中国家自身培养的科技人才有限,人才又因工作机会、经济待遇和生活质量等原因,被发达经济体专业的移民政策所吸引,导致国内人才短缺。

4.发达国家出于科技竞争压力考虑对赶超型发展中国家进行打压,阻碍其技术进步。

5.当国家间进行地缘政治竞争时,发达国家对赶超国家实行科技封锁,甚至“脱钩”以阻碍赶超国家的科技进步。

跨越“中等技术陷阱”涉及各环节协调发展

尽管“中等技术陷阱”的核心是技术本身,但是跨越“中等技术陷阱”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技术发明、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性技术、企业、市场、政府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必须配合协调,共同发展,否则很难实现跨越。

中国通过对世界各地技术开放应用、改进创新,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尽管还处于中等技术水平,但与过去比较,中国技术水平的提升是整体性的。

无论是基础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的应用转化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技术需要转化成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之后得到回报,否则很难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个国家需要把老一代的技术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得到足够的回报,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技术升级。

从技术升级看,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市场基本上是向中国开放的。中国的技术现代化和全球化相向而行,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和强化。今天出现了逆全球化,其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得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同时和他们的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挑战。

中国如何在现有技术领域实现技术升级,从目前“4”—“7”的水平,提升到“8”或以上水平呢?这些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我国科学家和政策研究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更开放的情况下进行举国体制式的创新

如何才能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呢?在宏观层面,开放政策是关键。要对近年来所强调的“新型举国体制”作科学理解,继续实行开放政策,并且越来越开放。

举国体制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近代以来,所有强大的国家都实行了举国体制。在西方,尽管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由资本主导,但一战、二战期间的战争动员,也促成了西方国家演变成为举国体制。

如果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看成“一座山”,这座山是世界所有文明、所有国家共同造就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阿拉伯世界的科技和西方古希腊以来的科技,都是对“这座山”的贡献。近代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霸占着“这座山”。二战前,欧洲国家霸占着“这座山”,到了二战以后,转变为由美国霸占着“这座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WTO)进入了世界科技“这座山”,并通过几十年的虚心学习和努力发展,在“这座山”上持续往上爬,对处于“山顶上”的一些国家构成了竞争能力。面临一些国家的“逆全球化”政策,中国需要更大的开放政策,甚至是单边开放政策。即使一些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闭政策,我国也需要继续向他们开放。

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打压政策从长远看不会成功,因为他们践行的是政治逻辑,而非资本逻辑、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就西方本身发展经验而言,导致西方发展的并非政治逻辑,而是资本、技术和市场。因而,面对一些国家的政治打压,中国必须用资本、技术和市场逻辑来回应之。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中美关系、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等方面研究。

文章节选自:郑永年.中国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的策略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1-14.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804001.

责任编辑:张媛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