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人文历史 » 正文

清明话“柳”

发布日期:2023-04-05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作者:江珊  浏览次数:274
核心提示: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固定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俗主要起源于唐代,近世的清明节是清明节、寒食节和上巳节混合而成的一个以上坟祭祖为主、兼有踏青春游属性的节日。清明节前后,杨柳开始发芽抽绿,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把柳插在家门口以避免虫疫,所以清明节又称“插柳节”。图为柳树。(摄影:张莉俊)“杨”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固定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俗主要起源于唐代,近世的清明节是清明节、寒食节和上巳节混合而成的一个以上坟祭祖为主、兼有踏青春游属性的节日。清明节前后,杨柳开始发芽抽绿,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把柳插在家门口以避免虫疫,所以清明节又称“插柳节”。

图为柳树。(摄影:张莉俊)

“杨”与“柳”

古往今来,在我国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杨柳”二字寻常可见,无数文人墨客描绘它、赞美它。那么,它是凭借什么样的魅力赢得如此之多的青睐的呢?在回答上面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弄清楚“杨柳”二字所代表的含义。

“杨柳”一词由来已久。杨与柳虽时常放在一起,但从植物学上来说,分属不同植物,在形态特征上也存在差异。柳一般指杨柳科柳属植物垂柳,杨树则为毛白杨、青杨等杨柳科杨属植物的统称。垂柳叶狭长柄短,而杨树叶阔柄长。但柳树与杨树也有相似的特点,即它们都是雌雄异株、有着葇荑花序的风媒花,雄花黄绿色,雌花绿色,均为色泽不明显的小花,形态不醒目。

清明节前后杨或柳的果实成熟开裂,释放出具白色长毛的种子,随风飘散,古人便称这种白毛为“絮”。古人往往杨、柳区分得不是那么清晰,他们所称的杨絮、柳絮、杨花、柳花,其实都是杨柳科植物白毛的统称。当然,有些古人也知道,这种白毛并不是花,比如苏东坡就提到这些白毛“似花还似非花”。

那如何区分柳絮和杨絮呢?简单来讲,柳絮的白毛里有一些明显的小黑点,这些小黑点都是柳树的种子。而杨絮中则没有这种黑色的种子。

图为垂柳的叶。(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为柳絮。(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为杨树的叶。(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为杨树的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清明插柳的由来

清明插柳作为自古以来的一种习俗,已经深入人心,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论男女老幼,都会把折来的嫩柳枝扎成圆圈或帽子戴在头上。

关于清明为什么要插柳戴柳,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柳被认为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正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所言:“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另一种说法是,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老柳树下,晋文公和百姓们非常哀痛。次年,晋文公带领大臣们上山祭拜,发现被焚烧的老柳树居然起死回生,晋文公马上赐之为“清明柳”,并折下几根柳枝戴于头上,以示怀念。

要说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植物,柳绝对榜上有名。柳因与留同音,古人常于送别时折柳相赠,表达心中的离愁别绪。从《诗经·小雅·采薇》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杨万里《舟过望亭》的“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莫不如此。

作为我国的原生树种,柳树也是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中已出现“柳”字。“无心插柳柳成荫”讲的就是柳树无与伦比的适应性,柳树也因此成为我国从古至今国土绿化最普遍的树种之一。

柳树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无论是沼泽、沙地、盐渍化土地还是高山、低地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此外,柳树在维护生态平衡、美化自然环境及净化空气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杭州西湖边的“桃红柳绿”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温暖的阳光下,湖边的垂柳发芽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宋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