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自然与地理 » 正文

物种故事 | 中华白海豚:我是萌萌的“海上大熊猫”,我需要你的保护

发布日期:2021-1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松海  浏览次数:453
核心提示:中华白海豚妈妈与宝宝 摄影:林文治2020年5月3日,一头中华白海豚在广东省江门台山市烽火角附近一处海岸搁浅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地民警与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迅速展开救援,顶着34℃高温,在淤泥里守护7小时,最终成功助其返回大海。中华白海豚又称“印太驼海豚”,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目前认为,

中华白海豚妈妈与宝宝 摄影:林文治

2020年5月3日,一头中华白海豚在广东省江门台山市烽火角附近一处海岸搁浅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地民警与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迅速展开救援,顶着34℃高温,在淤泥里守护7小时,最终成功助其返回大海。

中华白海豚又称“印太驼海豚”,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目前认为,全球驼海豚属动物共包含4个物种,分别为大西洋驼海豚、印度洋驼海豚、印太驼海豚以及澳大利亚驼海豚,它们广泛分布于东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水域。其中,印太驼海豚因独特的体色变化,以及模式标本首先发现于我国珠江口水域,由此得名“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非连续性地分布在从东印度洋、孟加拉湾及其他东南亚沿海一直到我国长江入海口的近岸浅水水域。由于缺乏研究,该物种在整个分布区域的确切种群数量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初步估计,截至2020年6月,其种群数量在13000头左右,在我国水域的种群数量为4000头至6000头。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华白海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西海岸、福建厦门、珠江口、雷州湾和北部湾近岸海域,并认为受琼州海峡天然深水屏障的潜在影响,海南岛周边海域可能没有中华白海豚分布。2014年10月至12月,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在海南岛西南海域执行了为期13天的海上考察,其间,有6天观察到中华白海豚群体的身影,群体大小为10头至40头,包括幼体及其他不同年龄段的个体。这一发现将该物种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范围向南推进了近300公里。

驼海豚属动物作为近岸、浅水海域的旗舰物种,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价值。中华白海豚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整体被评估为易危,并没有达到濒危等级。如果对单个种群进行濒危程度单独评估,那么有可能多数种群已经处于濒危甚至是极度濒危的等级。考虑到该物种在其分布范围主要呈零星分布,种群与种群之间出现地理隔离,可能存在亚种甚至是种的分化。

近年来,受人类开发利用活动不断增多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影响,我国南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与退化,使得我国海域内包括中华白海豚在内的海洋哺乳动物处境岌岌可危。从影响因素来看,它们受到来自渔业误捕、船只碰撞、生境退化、环境污染、食物短缺等多方面的生存威胁,大都面临灭绝的风险。例如,随着近海岸城市的发展,包括填海造地、采砂、海洋资源开采等大量沿海开发项目不断上马,沿海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威胁到中华白海豚等驼海豚属动物的生存。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0年到20年间,我国海域内多个中华白海豚种群经历了较大幅度的种群数量下降,个别种群的下降幅度接近50%。

考虑到人们对于中华白海豚等驼海豚属动物在西非、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分布缺乏了解,科学研究几近空白,保护措施严重不足甚至没有,因此,国际社会亟须群策群力,采取科学有效的行动阻止这类珍稀物种灭绝。其中,科学家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应尽快针对不同驼海豚属物种、亚种及单个种群开展全面的研究和科学的评估,充分认识到各独立种群的濒危等级及致危因子;政府决策和管理部门应尽快采取行动,在中华白海豚等驼海豚属动物的栖息地限制或减少渔业等人类活动,以保护其栖息地的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我国在南海等地区新发现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应当加强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行动计划,包括规划和建设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或海洋国家公园、减少相关海域人类活动等,切实加强我国南海北部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宋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