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人文历史
  • 中华文化 | 因材施教 Audience-based Education
    中华文化 | 因材施教  Audience-based Education
    • 因材施教Audience-based Education根据人的资质、志趣等实施教育、教学。“材”指人的资质、志趣、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这是孔子最早实践、经后人总结概括而确立的教育、教学原则。《礼记·中庸》所说的“率性”(遵循人的天性)、《周易》所说的“尽性”(充分发挥天性),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基础理念,它至今仍被广为提倡,其要旨是:教育、教学在内容选择、方法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6
  •  
  • 中华文化 | 和 Harmony
    中华文化 | 和  Harmony
    • 和Harmony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古人认为,不同事物的共处及事物间稳定秩序的形成,不能通过消除事物之间的差异来实现,而应在尊重和保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寻求事物之间的和谐共处,这就叫“和”。在“和”的状态下,不同事物可以发挥其各自的特质,相互补充、相互辅助,激发个体乃至整体的活力。The ancient Chinese believed that coexistence of differen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5
  •  
  • 中华文化 | 教学为先 Education Must Be Placed First
    中华文化 | 教学为先  Education Must Be Placed First
    • 教学为先Education Must Be Placed First教育要放在首位。这里的“先”,既表示其重要性,也表示其先行性。归纳古人相关论说,其蕴含的意思主要是:个人的成长成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国家的建设及有效治理,发现事物固有原理、发挥其固有属性以成就事功等,均离不开教育。因此,兴办教育是国家重要职能之一。这是中华民族自古及今的共识。Here first express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3
  •  
  • 中华文化 | 类 Category
    中华文化  | 类  Category
    • 类Category种类,类别。“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人或事物的指称。“类”体现着对事物共性以及不同类别事物间区别的把握。明确个体事物的类别归属,明确不同属类的区别与界限,是对事物进行命名并进而构建万物秩序的基础。古代诸多学派都对“类”的概念进行过探讨,对类名的使用、分类原则、同类事物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Lei is used to r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2
  •  
  • 中华文化 | 颂赞 Extolment and Commendation
    中华文化 | 颂赞  Extolment and Commendation
    • 颂赞Extolment and Commendation歌颂、赞扬美好的人物、事物、功德、品行等,并弘扬其积极意义和正面价值的文体。“颂”本指仪容,作为文体名称,有“描摹仪容”“颂扬”双重含义,意思是通过描写仪容状貌颂扬人的德行;“赞”是赞美,用于对人的功德或美好事物的赞美与评价。二者的共同点都是以歌颂赞美为宗旨,篇幅简短,句式整齐,多用韵文。南朝刘勰高度推崇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1
  •  
  • 中华文化 | 视人如己 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Treat Yourself
    中华文化  | 视人如己  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Treat Yourself
    • 视人如己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Treat Yourself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中国自古,无论哪一个思想流派,都不背离“爱”的基本原则,都认为人与人之间,不论亲疏贵贱,皆须保有基本的善意或同情。它不仅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重要原则,也可引申为反对暴力、强权的国际原则。与孔子的“恕道”(推己及人的原则)一样,其基本精神是仁爱、平等与宽容。Since ancie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1
  •  
  • 中华文化 | 为仁由己 Readily Practice Benevolence and Virtue
    中华文化 | 为仁由己  Readily Practice Benevolence and Virtue
    • 为仁由己Readily Practice Benevolence and Virtue践行仁德取决于自己。孔子在向弟子讲解仁德之义时,提出了“为仁由己”的观念。孔子强调,仁德的实现并不依赖于外在的规范。虽然仁德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礼的要求,但对仁德的践行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人们自身对仁德的认同与追求,并自觉地按照仁德的标准行事。When explaining benevolence and virtue to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1
  •  
  • 中华文化 | 身教 Teach by Example
    中华文化 | 身教  Teach by Example
    • 身教Teach by Example用实际行动教导人。与“言教”(用语言讲述教导人)相对。本指执政者不要满足于简单的发号施令和言语说教,而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民众起到道德示范作用,以达成社会治理的目标。与“人治”思想相通。后转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教师不仅要用语言讲授知识、教育学生,更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治学、修德等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以便更好地感化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28
  •  
  • 中华文化 | 慈 Kindness
    中华文化 | 慈  Kindness
    • 慈Kindness慈爱,古人倡导的一种美德。儒家在强调子女孝亲的同时,也提倡为人父母者应关爱、呵护自己的子女,也就是“慈”。慈爱之心的培养,还使得为政者能够在施行政事时,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关爱、呵护治下的百姓。在道家的思想中,“慈”往往专指统治者对待百姓的慈爱。Kindness is a virtue espoused by ancient Chinese. Whil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27
  •  
  • 中华文化 | 因革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中华文化 | 因革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 因革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革。“因”是继承、沿袭,“革”是革新、改变。这一思想可溯源到孔子。在孔子看来,夏商周三代礼制都是在前代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有所损益的。所谓“损益”就蕴含了因革的观念。汉代扬雄对“因革”作了比较系统的阐发。这一思想后来被南朝刘勰用于文论,进而衍生出“通变”概念。“因革”“通变”体现的都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24
  •  
  • 科普 | 威力强大的太阳风
    科普 | 威力强大的太阳风
    • 太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太阳系天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们发现太阳风对木星两极加热的程度超过预期,太阳风对木星的影响是“空间天气的极端例子”。太阳风也“偷”走了火星上曾经存在的厚厚的大气层,在太阳风暴期间,火星大气的损失尤为明显。受到太阳风影响的还有地球,那么太阳风是如何影响地球的呢?来源:视觉中国事实上,太阳活动是日地空
    • 2022-07-22
  •  
  • 文化术语 | “压茬”
  •  
  • 中华文化 | 射礼 Rites of Archery
    中华文化 | 射礼  Rites of Archery
    • 射礼 Rites of Archery射箭之礼,是古代人伦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礼仪。“射”指射箭,是古代学子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之一。“射礼”即是按照特定的仪程,安排宾主三番轮射。因射者的身份及礼仪场合不同,“射礼”又有大射、乡射、燕射之别。“射礼”中的射箭活动,除了追求中的(dì)的准度等实际射击效果,也要求射者身体和心态的端正,射的不中则反省自己的身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21
  •  
  • 中华文化 | 甲骨文 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中华文化 | 甲骨文 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 甲骨文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商周时期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文字,有三千多年历史。甲骨文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殷墟,一般认为由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于1899年最早发现。商周时期,王室及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20
  •  
  • 中华文化 | 舆论 Public Opinion
    中华文化 | 舆论  Public Opinion
    • 舆论Public Opinion众人的言论。“舆”指众人、民众,“论”即议论、看法或意见。历来开明的执政者在决策形成之前都注重广泛采集众人包括普通民众的意见,并希望决策符合下情,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至近代,“舆论”与public opinion对译,成为有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基础的概念,一般指代表社会大众或与国民意见一致的言论。古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19
  •  
  • 中华文化译 | 游 Unattached
    中华文化译 | 游  Unattached
    • 游Unattached悠游。以“游”的方式面对生活世界中的人和物,即要求人们与其所接触、认识的对象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一方面,“游”不能疏离于对象之外,而是要保持与对象的接触,在接触中获得真切的了解;另一方面,“游”又要与对象保持距离,不能沉溺于对象之中而受其牵累。“游”要始终保持主体超越于对象之外的自在,从而获得关于对象的更深刻的认知。Th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18
  •  
  • 中华文化 | 常 Constant Laws of Nature
    中华文化  | 常  Constant Laws of Nature
    • 常Constant Laws of Nature恒常的法则。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运行、人伦生活的运转都遵循着某些恒常不变的法则。人们将这样的法则称为“常”,有时也称“常道”或“常理”。“常”与“变”相对,但又密切相关。“常”作为事物遵循的法则是恒常不变的,但这种恒常的法则又是在事物纷繁的变化中呈现出来的。人们正是在事物的不断变化中,去探寻、把握恒常的法则。I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18
  •  
  • 中华文化 | 慎终如始 Be as Discreet at the End as at the Beginning; Remain Discreet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
    中华文化 | 慎终如始  Be as Discreet at the End as at the Beginning; Remain Discreet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
    • 慎终如始Be as Discreet at the End as at the Beginning; Remain Discreet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结束时要像开始时一样谨慎。意思是,做事情自始至终都应小心谨慎,始终如一。决定事情成败的因素很多,单从主观方面说,成功多取决于人的谨慎与坚持,失败则往往由于人的懈怠和放弃。当事情即将完成,尤其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人的心理最易松弛,因而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13
  •  
  • 中华文化 | 不诚无物 Without Sincerity, Nothing Is Possible
    中华文化 | 不诚无物  Without Sincerity, Nothing Is Possible
    • 不诚无物Without Sincerity, Nothing Is Possible没有诚,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诚即真实、真诚。儒家认为,它是人和万事万物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或法则,是人和万事万物充分发挥其固有天性或本质属性的过程,是人和万事万物得以存在或完成其自身的终极依据,是人和万事万物达成的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理想境界。单就人世层面来说,若无诚心,则一事无成。这一命题表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10
  •  
  • 中华文化 | 公私 Public and Private
    中华文化 | 公私  Public and Private
    • 公私Public and Private两种相对的生活领域或行事原则。“公”与“私”大体上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就生活领域而言,“私”指个人的或个人所属群体之内的生活领域,“公”则是在“私”的界限之外的公共领域。不同生活领域之中存在着不同的秩序原则,彼此之间往往存在冲突。其二,在行事原则的意义上,“私”是以谋求个人或个人所属群体的利益为根本目标的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09
  •  
 «上一页   1   2   …   11   12   13   14   15   …   17   18   下一页»   共350条/18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